05

区块链+电子发票: 不同模式都需进一步技术沉淀 2022年08月12日 版次:05 作者:刘毅

【新闻回放】近期,多地税务部门持续开展“区块链+税务”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比如江西、湖南等地税务部门开展不动产登记区块链应用试点,使得不动产登记时间大幅缩短;云南省红河州税务部门落地了基于出租车场景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开出出租车区块链电子发票,实现支付码与开票码“两码合一”。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在税收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凭借去中心化、高共识性、高可追溯性、智能契约体系等独特的技术特点,区块链可以助力破解数字时代税收征管难题,促进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目前,我国“区块链+税务”的探索方向和应用场景正越来越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就是“区块链+电子发票”。不过,从长远看,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进一步的技术沉淀。

从实践看,随着各地税务部门持续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区块链+电子发票”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以云南省红河州税务部门的探索为例,其“区块链+电子发票”模式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区块链上开发票”——这与其他一些地区“开具的发票上区块链”模式有明显区别。

自去年10月以来,红河州税务部门先后针对农贸市场、紫陶产品交易等应用场景上线区块链电子发票,前段时间又将应用场景拓展到出租车领域。以紫陶产品交易为例,位于红河州的建水县有“中国紫陶之都”称号,虽然当地紫陶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存在产品质量不一、好次混杂等现象。对此,红河州税务部门依托紫陶交易开票服务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发票融合。紫陶商家的基础信息完成上链审核后,消费者在店内扫描二维码付款时,就能申请开具相应电子发票,大大提升了开票效率。同时,当消费者遇到紫陶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借助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可追溯特性进行维权,从而促使商家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了紫陶市场交易生态。

不难发现,红河州税务部门采取的模式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将商家的基础信息上链,并将线上支付与开具发票结合起来,实现“交易即开票”;二是发票开具全流程上链,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开票企业的类型和开票限额,同时能识别存在风险点的企业,并在链上进行标识;三是凭借区块链系统多个节点共同参与等特点,可以构建发票管理服务的业务闭环。

基于上述特点,红河州税务部门的区块链发票开具模式实现了开票路径与收票路径的创新,发票信息数据不再以“端到端”的方式传输,而是通过区块链上各个分工节点,在税务部门端、开票端、收票端进行矩阵式的多流交换,发票信息状态可以实时更新至链上各个节点。这样一来,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发票全生命周期状态进行多向校验,从而在提升企业用票自由度的同时,更精准、更有效地防范发票管理风险,更好助力“以数治税”。

从实际效果看,红河州税务部门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模式,为深化区块链在税收治理中的应用、促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等,提供了一种路径上的参鉴。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动态发展中,尚未完全成熟,而不同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模式也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实践,才能不断形成更优化的路径,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上加大探索与创新力度,推动“区块链+电子发票”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从深度上看,笔者认为,税务部门应立足智慧税务建设目标和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客观情况,持续推进并大力丰富“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应用场景,促使不同的模式相互补充、彼此借鉴。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应用深度,更好地实现技术升级和层次迭代。

从广度上看,要促使区块链在税收治理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需要促进不同领域区块链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丰富涉税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共同维护和利用。

对此,笔者认为,财税、工信、商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可以在区块链技术探索应用上加强协作,共同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区块链端口平台,将税务区块链、银行区块链、物流区块链等链接起来,实现多个区块链之间涉税数据的高效流通,从而使得区块链技术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助力税收治理能力实现更大提升。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税务局)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