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持续优化税制、完善征管,打造国际一流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按照党中央部署,国办近日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明确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国境内再投资项目、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旨在通过系统出台、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的税收支持政策及税收征管和服务便利化举措,有效提振外商投资信心,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兴业。
长期以来,税收政策在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早期单独设立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税收优惠,到后来对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区域性优惠政策等,都极大增强了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意向,快速提高吸引和利用外资水平。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后,国家针对投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外资企业出台特殊税收支持政策,如给予外资企业关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的税收减免优惠,并通过外商投资法等法律形式确立了外资企业享有与内资企业平等的税收减免权益,极大降低外资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和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2008年的923.95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1443.7亿美元,2017年—2022年我国连续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近几年,由于疫情冲击、全球价值链重构、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等原因,我国吸收外资增速放缓。为此,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税收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版《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其中包括51项具体举措,为外贸外资发展营造了良好税收环境。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竞争力,应持续优化税制、完善征管,打造国际一流的税收营商环境。
增强税收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公正透明的税收制度、稳定清晰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稳定纳税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有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一些地区为吸引外国投资,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如“一事一议”税收奖补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缺乏透明度,容易加剧不同地区之间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恶性竞争。因此,打造国际一流税收营商环境,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构建和完善适用全国的针对外资的税收支持政策目录,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落实,以消除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因税收优惠造成的投资信息壁垒和要素流动壁垒。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连续性会影响外商投资信心。在制定或更新外资税收支持政策时,应尽量减少限期减免形式,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提升外资税收服务水平。应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先进性的跨境投资税收服务体系,简化办税流程,降低办税成本,提升办税效率,满足外商投资纳税主体的多层次需求。一是加强外资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各级政府部门可在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上,开设税收政策宣传专栏,汇总并及时更新外资企业相关税收政策,组织集中宣讲。二是为跨境投资企业提供全周期涉税服务。持续打造“税路通”服务品牌。服务内容应包括税收政策解读、纳税申报指导、税收风险防控、税收法律救济等。三是推进外资办税“无纸化”。税务部门应密切关注外资企业需求,依托电子税务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信息系统,持续推行出口退税“非接触”办理、“免填报”服务,加快推进退运通关“无纸化”举措落地等。四是深化拓展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税务和其他部门政务服务和协同共治效能,共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或多边税务合作和沟通。通过签订税收协定、建立磋商机制等,减轻跨境企业税收负担,避免双重征税,增强税收确定性,更好地解决涉税争议,为跨境企业提供更稳定的税收营商环境。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建设,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务部门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