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靠谱吗?

2019年11月08日 版次:06        作者:本报记者 阚歆旸

在某搜索引擎输入“残疾人就业”词条,“残疾人证”作为相关词条显示在屏幕右上方区域。进一步搜索,关于残疾人证挂靠的信息不断涌现:“残疾人证挂靠单位时,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残疾人证挂靠,靠谱吗?”……

残疾人证不止是一种身份证明,在一些不法分子眼中,摇身一变,可能成为一种牟利工具。原来,满足条件的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可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优惠,还可以不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但是,如果利用残疾人证违规享受免税优惠,将面临税务和法律风险。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52号)第九条规定,一旦发现企业采用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的方式享受税收优惠,将追缴全额退款,并自发现当月起36个月内停止其享受文件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邬锦梅也提醒,企业接收残疾人证挂靠,属于虚假安置残疾人、骗取国家税收的行为,涉嫌骗税,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可见,挂靠,真的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