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满是阳光

2019年11月08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崔荣春

多彩深秋,黄浦江畔。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

与首届进博会相比,国家展参展国从39个增加到64个,超1/3是新面孔;企业展总展览面积从27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两次扩容仍然“一展难求”;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首届,“隐形冠军”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纷纷亮相,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在参展外商看来,中国市场是他们全球化战略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环。数据显示,首届进博会共签署了578.3亿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协议,目前大部分协议已执行完毕,很多进博会展品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比如,从德国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网红明星”——金牛座龙门铣,已落户中国。数十家工业品参展商在上海先进制造重地——临港,与百余家中国制造企业洽谈合作。

举办进博会,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向世界扩大开放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进博会的举办,大量优质产品、创新技术和高端服务进入中国,世界也通过这一平台,确认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中国结缘世界、计利天下的胸怀。

进博会是外商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通过这扇窗,外商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强有力的减税降费政策和不断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或正准备设厂。我们高兴地看到,进博会带来的溢出效应正在不断放大,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已经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带给世界难忘的惊喜。

推开进博会这扇窗,满是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