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沿江小学

从手写板报到云端普法

2025年04月28日 版次:05        作者:李东辉 本报记者 何爽

“你们知道沿江小学已参加过多少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吗?如果从1997年少年税校诞生算起,答案是29个!”4月14日,在吉林省通化市沿江小学的升旗仪式上,五年级学生徐静涵作为“税法小小宣传员”,向全校师生作了一次特别的讲解。

1997年4月,为响应国务院“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通化市税务部门与沿江小学共同成立少年税校,让阳光下的小树苗能够接受“税月”的滋养。2017年7月,沿江小学少年税校被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命名为首批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

与山区小伙伴同上税法课

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沿江小学不仅延续了表演“减税降费拍手歌”“诗朗诵”等传统,还通过5G直播与甘肃漆家河小学的学生们同上了一堂“税收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课。

“当山区小伙伴问我‘税收怎么用于修路’时,我把税收辅导员教我的税收知识都讲给他们听了。”徐静涵高兴地说。

28年来,从最初的手抄报、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到如今的“云端税课+实景体验”等立体化普法形式,时光见证了创新之路,也见证了收获。

1997年沿江小学成立少年税校后,税务部门派出了第一批辅导教师——4名青年税务干部,如今两鬓已有白发的通化市税务局干部刘敬玉就是其中一位。刘敬玉至今仍记得,他们4人与学校老师一起编写税收普法教案,策划各项税宣活动。“孩子们热情高涨,笑啊跳啊。帮学生完成第一张税宣手抄报后,我的白衬衣上就沾满了水彩。”刘敬玉说。

在沿江小学的税史展厅,副校长王鹏飞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是不同时期少年税校开展税收普法宣传的照片。“这是1998年学生上街宣传税法的照片。当时的宣传展板还是用粉笔写的,宣讲也都拿着喇叭。”王鹏飞感慨道,“这些年,税收普法形式变化很大,但不变的是培养青少年诚信纳税理念的初衷。”

为“小小宣传员”建成长档案

漫步沿江小学校园,四处可见生动鲜活的税收元素:税史长廊讲述着从秦汉到明清千年税史的演变,文化走廊记载着历年税宣月的变迁,税史展厅陈列着新中国一代代税务干部奋斗的足迹,多媒体教室则播放着税收辅导员每次授课的内容……

2017年沿江小学少年税校成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后,不仅建起1000余平方米的税法宣传展区,正式命名了第一批“税法小小宣传员”,还构建起“校局联动定标准、家校协同创氛围、校企合作拓资源、校校共享促均衡、校区共建强实践”的税收普法体系。

“拿去年来说,与税务部门确定年度共建计划后,我们陆续举办了学生家长开放日、家庭税收知识竞赛等活动,还组织学生到车企参观,与外校学生一起走进种植园。”王鹏飞说。

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在沿江小学开展了“法育未来、步步为‘赢’”系列活动,并通过云端联动、互动竞赛等方式,让通化城乡7所学校3000多名师生一同参与。五道江镇中心校校长秦颖评价说:“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税收知识。”

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一粒种子的萌芽,就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

2017年,沿江小学少年税校为每个“税法小小宣传员”建起成长档案,观察法治教育在他们成长中起到的作用。“这位杨无浊同学就是第一批‘税法小小宣传员’,现在她已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王鹏飞翻开一张档案表介绍说,杨无浊在大学里依然保持着对税收的关注。作为学生会成员,她尝试把少年税校的互动式普法带进大学校园,并对目前的校园普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从1997年到2025年,已有7000多名学生从沿江小学毕业。他们中的不少人像杨无浊一样,走出少年税校后,继续在新的学习和工作中为税收普法宣传贡献力量。税校共建用28年证明:播撒法治的种子,终将收获文明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