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目前我国的个税免征额是多少?”4月21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口子实验学校少年税校的课堂上,税务讲师胡雅静正就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和同学们进行着互动。
“个税就像分段函数,收入超过5000元才要缴税,税率还分等级。这个内容我们在这学期的数学课上刚刚学过。”初二学生王希贤举手抢答。
数学课上为什么会讲税收知识?原来,濉溪县口子实验学校成立少年税校后,除组织专门的税收普法课程外,还陆续开发了部分“税收+学科”融合课程,将税法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每学期根据学校课程重点及教学进度分学科开展,目前已尝试开展“税收+数学”“税收+历史”“税收+政治”等10余期课程。
跨学科的“税收之旅”
2018年4月,濉溪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暨少年税校在口子实验学校揭牌成立。起初,税校主要是通过专题税法课等形式,为学生们开展税法教育。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濉溪县税务局建起青年税务讲师团,胡雅静是第一批授课讲师。
“一开始我们就不想把税收普法课上成灌输课,而是希望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大家建立对税收的认同感。”胡雅静说,每个季度讲师团都会到学校开展税法课堂,结合“开学第一课”“税收宣传月”等重要节点还会设计互动活动。
2020年,受疫情影响,传统进校园的税法宣传课按下了暂停键。怎么办?讲师团与学校老师开始了新的尝试。起初,他们通过线上平台,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创作了一次“税务主题美术手抄报”。学生们用卡通形象描绘税收助力抗疫、支援医疗建设的场景,积极性很高。
这次成功实践让讲师团意识到跨学科讲解税收知识值得探索。随后,他们主动与学校任课老师交流,深入了解各科教学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开始量身定制“税收+”融合课程。比如,数学课将个税计算与分段函数结合,学生们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理解税率阶梯的概念;历史课通过分析历代税制演变,串联起税收与国家兴衰的关联;政治课聚焦减税降费政策,通过辩论赛引导学生探讨税收对经济民生的影响……
濉溪县教育局副局长秦振华说,最初还担心这种形式会影响学校主课,后来发现孩子们热情很高,而且这些融合课程并非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将税收元素自然嵌入日常教学,形成了“润物无声”的普法效果。
关于法治与成长的接力赛
近几年来,除在学校和课堂开展税收普法宣传外,讲师团还探索“走出去”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让税法从书本走向生活。
“老师,导税台就像超市里的引导员吗?”在濉溪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一群身穿校服的少年围在导税员身边,踊跃地提问。今年税收宣传月期间,讲师团组织口子实验学校学生走进濉溪县办税服务厅,通过“角色体验+场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税收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针对初高中学生,我们会组织他们跟随企业会计从税务登记到申报纳税全流程体验,详细了解税收实务。”胡雅静说。
2023年,为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少年税校开始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税法宣传员”聘书。前不久,上初一的赵雨欣收到了“税法宣传员”聘书。回家后,她发现父亲在处理网购退货发票时存在误解,主动当起“小税官”加以纠正。赵爸爸感慨地说:“孩子反而比我们更懂税法,现在家里的网店开发票都先让她把把关!”
(下转B2版)
(上接B1版)
如今在安徽财经大学就读的郭子豪,也曾是胡雅静的学生。2018年,还在上初一的他在税收普法课上埋下了一颗税收的“种子”。“当时,听着胡老师娓娓道来的税法知识,我深刻感受到税收就在我们身边。”郭子豪说,在少年税校的熏陶下,自己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财经类专业。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税务专业科目,梦想着毕业后能加入税务系统,担起“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的使命。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时候播下的种子,未来就可能长成森林。”国家税务总局淮北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李永生说。正如郭子豪在高中时的一篇作文中曾写道:“税收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们与国家的双向奔赴——它守护我们的成长,而我们也终将成为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