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2025年04月29日 版次:05        作者:

什么是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选任产生,代表人民群众在人民法院参加审判活动的人员。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提高人民陪审员制度公信度。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其后正式启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门法律,对于保障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推进司法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司法审判中为什么要引入人民陪审员

之所以在司法审判中引入人民陪审员,首先就是考虑到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力量,人民陪审员直接参加审判活动,依法行使公民民主权利,可以充分体现审判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人民监督的根本属性,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其广泛性、代表性能够与法官的专业性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更好实现司法的专业判断与群众朴素公正认知的有机统一,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再次,人民陪审员不仅是司法审判的“主角”,也是普法宣传的“主体”。人民陪审员根据参审经验,在社区、企业等开展更有成效的普法宣传活动,有利于架起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促进全民守法。

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