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西十高铁)秦岭马白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西十高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十高铁西起西安,穿秦岭经商洛达十堰,是途经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商洛市一批重点项目工程相继动工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加强税源强基管理,积极探索出一条“精准找税源、动态盯税源、长效管税源”的务实路径。
为找准重点税源,商洛市税务局主动对接市发改部门,获取年度重点投资项目信息,通过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对近两年的340个重点项目建档立卡,由34名县区局领导“一对一”直接包联,精准实施“税务管家+税惠到访”服务310余次。
西十高铁陕西段总长169.4公里,建成后将在商洛市山阳县新建山阳、漫川关2座高铁站点。中铁十一局西十高铁六标一工区经理王盼提到,西十高铁项目建设周期长,面临涉税问题多,“税务部门了解到我们的申报疑难问题后,主动到企业‘点对点’辅导税费申报系统操作,解决了我们项目建设的税费申报缴纳问题。”王盼说。商洛税务部门以税费申报为重点,积极打造“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座谈会、宣讲会、联席会等方式不定期开展税企对话,为重点税源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分行业分类别为企业配备“首席联络员”,快速响应企业重大涉税诉求和个性化服务申请,引导和帮助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助力重点税源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找准税源的基础上,商洛市税务局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实施动态监管。“我们用数据找漏洞,建机制强管理,深化创新业务场景应用,多途径盯税源强监管。”商洛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李彬说。按照“行业+属地”“信用+风险”标准,商洛市税务局注重细化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对6.05万户纳税人缴费人实施网格化动态监管,盯准要管理的税源。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池,对全市115个房地产项目实施可视化全周期链式监管。
对于税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商洛市税务局广泛调研、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强化协同共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建筑企业到商洛施工,为应对外埠企业报验税源管理难题,该局与商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数据共享协作机制,联合实施“兴商工程”,通过服务前置、数据共享、分级监管、优化体验等方式,将税源的“后治”与“独治”转化为“前置”与“共治”,实现了报验税源从“被动管”向“智能服”的转变。
聚焦未办税户、逾期未申报等基础管理事项,商洛市税务局构建房地产行业“税务+”协同机制,召开全市房地产行业税费监管服务联席会议,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强化协同共治。该局自2024年起通过建立11项监管指标,从数据来源、问题描述、成因分析、整改举措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提级复审土地增值税,清缴税款1719万元;市县联合风险应对1735户纳税人,入库税费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