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数据是税费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核心要素,是推进征管“强基工程”、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存在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共享渠道不畅,运用分析数据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撷取数据之“珠”
当前,税务部门数据“矿产”资源丰富,但一些数据分散于各部门、各系统,有的数据“矿”质不高,需要持续探索、加强管理,进一步拓宽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
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是深化以数治税的基石和保障。从调研来看,征管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税费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进程。笔者认为,应构建一套常态化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一方面,从源头进行把控,建立税费基础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统一税费征管基础数据采集规范,明确数据采集的标准,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符合标准,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另一方面,对存量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切实提升数据的真实性、精准性。以原始申报数据为切入口,开展数据质量普查,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及时修正。
目前,从机制层面看,国家税务总局与多个部门签署了深化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税收共治保障条例,加大数据跨部门共享力度。但是,在信息共享上还存在滞后性、碎片化、可用度不高的问题。各级税务部门应提请地方党政部门,进一步明确共享数据范围、数据格式、更新周期等,充分发挥数据共享的合成效应。进一步强化税收数据与外部数据的融合,着力推动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与税收数据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通用”“共用”数据,提升税收数据的精准性、权威性和通用性。
在数据管理上,探索“一口对外、一池供数”标准化路径,保障数据供应安全有序。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权限管理、留痕管理等制度,建立常态化日志审查制度,严格审批、规范使用数据查询和数据导出,推进明细数据脱敏规范化管理,确保有规可循、安全可控。同时,进一步优化数据利用权限等级,采取向上一级赋权,方便各省局查询全国数据,利用全国数据进行穿透式分析。
集成数据之“核”
聚焦税收大数据“金山银矿”,进一步深化加工提炼,提升分析用数技术能力,把海量数据资源和强大算法算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向数据要治理效能,以数据的深度应用推动税务管理、税费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重点聚焦“业务数字化、管理全留痕、监控无感化、服务不打扰”,充分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建立全数字化的管理链条和控制链条。例如,加快建成全国统一的税收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更好地满足跨税种、跨区域对比分析数据需求,着力提升基层税源感知能力和前端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与市场监管、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交换共享新增、变更、注销、吊销等经营主体登记信息,加强对未办税户的监管,打好税源管理的基础。
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对纳税人缴费人的税收风险分析比对,为纳税人缴费人精准“画像”。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发票数据、申报数据等,扫描企业可能存在的虚开发票、逃税等风险行为,及时发出预警。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数据运用和分析工作向更高层级更高水平人机结合迈进。
以数治税,关键在人,税务干部的“用数”能力决定着数据应用质效。笔者建议,加强数据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干部用数能力。侧重源头引进人才,增加大数据、数理统计、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人才招录比例。着重全面培养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既熟悉大数据技术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壮大税收大数据人才队伍。注重打造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如网络安全、数据分析利用、技术运维等领域的税务人才,建立完善进阶培养方案,定期开展知识更新,定期开展定级考评。
打造数治之“链”
增强税收数据的“链接力”,将数据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服务价值,在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持续提升税收大数据“金山银矿”附加值。
与经营主体需求精准链接。在扩大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集聚优势,进一步精简优化办税缴费的流程和手续,真正把纳税人缴费人的税收遵从成本降下来。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技术,推动税费政策差异化推送、涉税事项精准化提醒。依托部门间数据共享,完善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预填功能、优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手机端个人养老金税前扣除“一站式”申报功能,进一步提高税费服务水平。
与风险监控精准链接。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覆盖全部税费种的风险特征库、指标模型库,全面梳理分析内外部监督中发现的风险疑点,找准各领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可分专题、分场景建立不同地区、不同维度的分析数据指标,对可以推广复制的指标进行汇编并及时更新,为基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教材”和指引。同时,对“高、中、低”风险纳税人缴费人,依靠风险导向和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差异化管理。
与社会经济发展精准链接。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准确性高等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民生服务等领域,精选主题,开展针对性分析研究,为各级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效应分析以及配套完善措施出台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发改委、经信、金融等外部门和外省市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分析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大数据赋能经济社会治理的效应。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黄冈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