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税务:做实智慧监督 提升执纪精准度

2025年05月20日 版次:08        作者:谢江楠 李文瀚 本报记者 和晓兰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快速锁定风险疑点,精准处置了一批虚构业务套取公车运维费、私车公养、公车私用、违规吃喝等违纪违法问题,多名税务干部受到严肃处理。

据云南省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赵小冬介绍,该局在探索智慧监督的过程中,聚焦四个问题,即“监督模型发现了多少疑点,有多少风险转化为问题线索,有多少问题线索得到有效处置,有效查处的案件是否推动了治理效能”,切实提高风险推送率、问题转化率、线索成案率、治理效率,实现监督、办案、整改、治理的贯通融合。

今年以来,云南省税务局构建起“公车运维费支出异常”和“食堂费用支出异常”两个智慧监督模型,推动全省各级税务机关修订完善公车管理、食堂采购、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规范,不断提高监督执纪的精准度、穿透力。

以精确分析提高推送率

“我们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资源,精准构建监督模型,建立长效扫描机制,实时发现问题疑点。”云南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副组长李现东介绍,该局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监督和数据共享职责,实现协同配合、多维取数,整合了全省公车和食堂管理等信息。

同时,该局通过对以往查办的个案深度剖析、类案共性分析,把握公车平均运维费、每公里油耗等关键数据和用车审批、加油、车辆维修等关键环节,运用数据筛查、信息比对、关联分析等手段,将获取到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数据,并计算汇总指标得分,扫描出公车维修费异常、燃油费异常、人均食堂费用畸高、增长异常等风险疑点数据,推送给相关州(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核实验证。

以精准选案提高转化率

为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云南省税务局结合信访举报、巡察审计发现的问题情况,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关联、碰撞和逻辑校验,对疑点数据逐条开展分析复评和甄别筛选,研判疑点数据转化为问题线索的可能性,推动实现无效数据“筛得出”、问题线索“选得准”。

“因数据项缺漏、财务核算口径变化产生的无效疑点数据,我们会及时复核筛除,确保线索的可查性和准确性。”云南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干部李文瀚说,2024年,他们通过数据模型扫描出71条风险疑点数据,在复核筛除后,最终形成30件问题线索,转化率达42.3%。

以精细查处提高成案率

发票信息、ETC通行及扣费数据、数字人事系统记录等信息,是查办案件中的关键数据原材料。云南省税务局深化应用大数据,在移送的问题线索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数据异常背后的公款吃喝、违规报销个人费用、虚假接待、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

针对某市税务局人均食堂费用畸高、增长异常的问题线索,云南省税务局核查组对该单位食堂支出财务凭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食堂食材存在短期内大量采购、非工作日采购、报销事项与发票信息不一致、同一采购重复报销等异常情况,认为该单位可能存在虚列食堂开支问题。核查组调查后发现,食堂管理员根据该单位“一把手”授意,长期以虚列食堂开支方式套取资金,用于违规支付该单位“一把手”吃喝及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等。该单位“一把手”及其他涉案8名税务干部受到严肃处理。

同时,为实现精细查处,云南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在办理重大案件的基础上,坚持省、市、县纪检机构一体联动,通过交叉办案、提级审理等协作模式,有效提升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质效。

以精心施治提高整改率

“为将政治监督优势、案件查办成效不断转化为税务治理效能,我们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找准问题症结,撬动职能监督,形成查处案件、发现问题、推进整改的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李现东表示。

据了解,云南省税务局以“案”为基础,以“促”为关键,以“改”为目标,针对查处案件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可落实的整改方案,出台加强全省税务系统公车管理、机关食堂和采购管理的制度办法,修订财务管理办法,并督促指导各州(市)、县(区)税务局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推动综合治理。同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让涉案人员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警醒广大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