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清晨,激情满怀的陈延军驱车驶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彼时的他,身形健硕、充满活力,即将上任国家税务总局花垣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接下来的3年半时间里,“他把爱给了工作、同事和家人,唯独忘了自己。”同事吴朝阳说。
扛牢主责主业
花垣县是个苗族聚居县,素有“百里苗乡”之称。在这座被誉为“东方锰都”的小城,锰矿储量丰富,矿业曾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近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批涉矿企业被关停整合,重点税源受到明显影响。
如何巩固培植税源,成为摆在花垣税务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也成为上任之初陈延军心头最为牵挂的事。
刚到花垣县,之前长期在纪检条线工作的陈延军找到局里的“业务大拿”——收入核算股股长龙建波,对他说:“我好多年没干实务了,以后我在业务上有不了解的,你多教教我啊。”
从那以后,在回宿舍的路上、在宿舍楼下的长条凳旁,陈延军和龙建波一聊政策业务就停不下来。“他是真的在用心干工作。”龙建波回忆道,靠着这股钻研劲儿,陈延军很快便掌握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做到了业务“门儿清”。
为深入了解全县的税源状况,陈延军带队逐一走访矿产、建筑安装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在每一家企业,他都认真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细致掌握税源信息,抓住相关税种,把牢组织收入主动权。
2023年“五一”假期,在回局机关加班的路上,陈延军看到加油站内排满旅游大巴。他敏锐察觉到疑点——往期“小长假”月份,加油站申报收入与日常相比并无过多增长。假期结束一上班,他迅速组织税务干部分析比对辖区内所有加油站申报数据,评估经营情况。最终,6家申报异常的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滞纳金300多万元。
陈延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总会装着最新的财税数据。这些数据,是他了解全县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他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有力支撑。
受陈延军启发,湖南花垣十八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地方政府的部署下,结合苗寨特色,全力建设十八洞乡村振兴产业链。现在,十八洞乡村振兴产业链已渐成规模。2024年,十八洞发展集团经营收入达5.7亿元,同比增长近30%。
在陈延军的帮助下,花垣中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度过了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时期。“在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时候,是税务部门拉了我们一把。”回想起与陈延军打交道的故事,公司经理施春腾满是感激。
2022年,花垣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作为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的主责企业,花垣中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环境改造任务重、投入大。但公司因前期购进大量固定资产等设备,现金流紧张。恰逢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中联环境有480余万元的留抵税额可申请退税。
“我们县从来没办过单笔金额这么大的留抵退税,很怕出错。”时任花垣县税务局花垣镇税务所所长刘艳群和办理退税的干部都有些发怵。
陈延军得知后,鼓励大家放下“包袱”,并和大家一起逐页核对企业资料,反复梳理退税流程。很快,480余万元退税款顺利退到企业账上,企业资金压力马上得到缓解。
在花垣县的3年半时间里,哪些产业有潜力?如何算细税源账?陈延军想得最多,也问得最多。经过深入调查,他主持起草《后矿业时代花垣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浅析》分析报告,为地方政府提供锰渣资源化利用、扩大尾矿库资源综合效益的“财源策”。花垣县正式发布财源建设规划,他又第一时间组织税务专家提供个性化政策服务方案,一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茁壮成长。2024年,花垣县7家企业入选湖南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录,入选数量位居湘西州9县市区第一。湖南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花垣县,年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元到破亿元、纳税额超百万元仅仅用了3年时间。其中,也有陈延军这位财源建设“高参”的功劳。
但是,长期的劳累,让陈延军的身体逐渐亮起红灯,他抽屉里的药盒越来越多,曾经乌黑的头发也冒出越来越多的白发。
帮扶的6个村都是乡村振兴先进村
花垣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
到花垣县上任不久,陈延军就带着班子成员来到十八洞村。冬日暖阳下,摆脱贫困的苗族村民正载歌载舞,排练“暖暖的十八洞”春晚。苗歌悠扬,鼓声铿锵,山谷中回响着希望与激情。在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后,陈延军动情地说:“身在‘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我们要坚决扛牢首倡之地的政治责任,把乡村振兴这把火烧得更旺。”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按照上级部署,花垣县税务局承接花垣镇老天坪村、边城村、略坝村3个村的帮扶任务,同时协助湖南省税务局帮扶花垣镇紫霞村,协助湘西州税务局帮扶长乐乡打落坪村、双龙镇马鞍村。以陈延军为“班长”的花垣县税务局党委,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坚定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选派14名优秀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帮扶村发展难题。
2022年夏,略坝村遭遇特大干旱。看着200多亩稻田出现干涸,村民们心急如焚。“决不能让稻子绝收,决不能让老百姓受苦。”得到消息时,陈延军正在县里开会,会议一结束,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就马不停蹄地往村里赶。
在村里实地了解水稻灌溉、村民日常用水问题后,回到单位已是半夜。第二天一早,陈延军联系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申请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给村里打井。
施工队进驻后,他放心不下,又赶到村里。见施工人手不足,挽起裤腿便加入施工队,重重的担子一挑就是几十个来回。村民们都说,没想到坐办公室的老陈,遇到事情还真“麻汝”(苗语,意指“好样的”)。
机井出水的那天,陈延军陪着村民们一直守在机器旁。晚上7时,水终于出来了,村里的庆祝宴也摆上了,他来不及吃一口,就匆匆赶回了县城。
2024年,湖南省税务局帮助紫霞村引进长沙三源九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修建3个大棚作为鸡枞菌种植基地,预计投产后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约20万元收益。然而,村里现有电路的电压达不到建设种植基地的要求。陈延军得知情况后,反复与县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直到9月23日那天中午,他还在沟通变压器的安装细节和价格问题。
“他全心全意为乡村振兴奔忙,实实在在为村民谋福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局帮扶和协助帮扶的6个村,都是乡村振兴工作先进村。老百姓满意,组织满意,他没有愧对这份责任!”曾经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花垣县税务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朝阳说。
用心用情带队伍
作为花垣县税务局的“班长”,陈延军对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要做一个有底气在纳税人面前能讲硬话的干部”。
这么多年,陈延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带队下企业检查、调研,一定是回到局里吃饭,坚决不拿纳税人“一针一线”。花垣县税务局很多一线执法干部都说:“在他手下工作很安心”。
陈延军还非常注重干部作风纪律建设,紧盯《干部纪律作风管理办法》《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修订、审议工作,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陈延军在大会、小会上经常开展廉政提醒,“团结出成绩,廉洁保平安,守好廉洁底线”。在上级多次开展的明察暗访检查工作中,花垣县税务局都没有出现职务违法违纪问题。
在花垣县任职期间,陈延军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党委会上,他总是鼓励班子成员各抒己见:“大家放开说,只有充分讨论,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工作中,他注重给中层干部压担子、搭台子,定期对中层干部开展业务培训,促进管理能力提升,并亲自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你们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力量,既要落实好上级政策,又要带好基层队伍。”中层干部培训会上,他语重心长。
麻栗场镇税务所所长龙娟因工作遭遇挫折,向陈延军提出调换岗位的申请。陈延军将她请到办公室,沏上热茶,专注倾听,推心置腹劝慰,让龙娟逐渐打消顾虑,重拾工作信心。
结合局里年轻干部多、外地干部占比高的实际,陈延军与其他班子成员研商后,推出“星火集训”项目,组织30岁以下干部下班后一起学业务、增技能。
工作之余,陈延军常和同事聊起生活与家庭。他总说:“家庭和睦是干好税务工作的底气,我们要把工作和家庭都顾好。”他深知,自己能在花垣县安心工作,妻子张璐默默承担了太多。只要周末不值班、没会议,他一定会赶回远在吉首市的家,为年迈的老父亲搓背,帮妻子照料久病的岳母和姨姐。
“他总说亏欠我们,却把自己累垮了……”提起丈夫,张璐泪流满面。
2024年9月23日那天,陈延军的行程满满当当,开会、走访企业、研究税收入库数据,甚至离世前一小时还在听工作汇报。下午6时,他因心梗倒在了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
陈延军走了,来不及告别。翻开陈延军的入党志愿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多作贡献”的誓言力透纸背。三年多的时光,从初入花垣县时的壮志豪情,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心系工作的坚守,他用行动将这誓言镌刻在了百里苗乡。
他离开后的第一个夏天,十八洞乡村振兴产业链已然红红火火;略坝村的稻田边,水利设施继续滋养着土地;再遇到困难,青年干部李昕悦耳边依然会回荡陈局长那句“不要怕,放开干”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