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土办法” 增强风控实效

2025年09月01日 版次:03        作者:黄丽婷 陈思思 本报记者 周宁

针对基层税务部门在风险防控中面临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不健全,合规引导精准性不足,风险防控及时性、有效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上犹县税务局探索出一条“大数据+土办法”的路径,通过数据校验精准筛查疑点,分级分类动态实施监管,靶向分析强化合规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数治提效:全链路校验精准筛查疑点数据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涉及部门多、数据链条长、信息碎片化,是基层征管的难点之一。上犹县税务局调研发现,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工业园,有部分企业存在资产权属不清、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该局以工业园区为切入口,探索构建以“产权信息—申报数据—财务报表”为流程的房土两税全链路校验机制。

“园区企业资产权属变动频繁,租赁关系复杂,要做到资产的动态更新和精准管理,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上犹县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赖纪迎说。上犹县税务局联合工业园管委会、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打通数据壁垒,精准抓取园区企业的土地坐落地图、不动产权人、登记时间、房产面积等核心信息进行比对校验。校验中,税务干部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房产取得时间与纳税时间不一致”“申报租金明显偏低”等典型异常。针对“时间差”问题,该局重点筛查企业登记、变更、注销等关键节点。针对申报租金明显偏低问题,税务干部深入排查是否存在“阴阳合同”等隐匿收入行为。

“大数据能提供海量信息并进行线索筛查,但最终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离不开人工复检和现场核实这些‘土办法’。”上犹县税务局风险管理股负责人张声红介绍,在上犹工业园风险核查任务中,他们共梳理出房产税疑点106条、城镇土地使用税疑点95条。按照“数据比对先行、实地核查兜底”的策略,核查人员到企业实地查验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资料,最终确认有效疑点19条,督促相关企业补缴房土两税1835万元。此外,该局完善日常管理,同步建立起覆盖税源登记、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推动房土两税管理步入精细化轨道。

动态监管:“能耗倒推”破解监管滞后难题

在上犹县,建材、家具等行业具有单体规模小、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市场活力强等特点。以前,税务部门对这些灵活经营主体的风险监控往往比较滞后。为了规范税收征管,上犹县税务局创新开展动态化监管。

数据整合是风险疑点扫描的基础。该局将风险管理汇总跟踪和税源管理部门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实时更新、按季汇编”风险台账常态化更新机制和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通过整合核心征管、大数据平台、电子底账数据,探索“登记—发票—申报”全流程关联分析,比对开具发票、取得发票情况以及增值税、所得税的税负率,首批筛选出93户风险纳税人实施精准分级分类应对。

耗电量是生产的“硬指标”,采取“能耗倒推法”,能够推算出企业的生产情况。针对家具生产等制造类企业,上犹县税务局依托供电部门的数据,建立企业耗电明细台账,通过同地区同行业横向比对和企业历史用电量纵向比对,精准识别产出与申报收入不符的风险。该局税源管理二股的青年干部王礼康用企业生产经营指标与涉税数据分析图举例说,某家具厂年均耗电量113万度,但年均申报收入仅有224万元,同类企业同等用电量收入均在2500万元以上。他们立即带着供电数据上门核实,核查了企业账簿凭证、生产记录及现场存货,最终确认其存在少申报收入的风险。随后,企业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合规管理:靶向分析,严把政策适用关口

赣州市自2012年起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实施后,水力发电项目优惠范围明确限定为“大中型”,即水电站企业的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以上。上犹县税务局在排查中发现,辖区内4户小型水电站企业因未及时跟进政策变化,在2020年—2024年仍沿用旧目录享受优惠政策。

针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风险,该局采取靶向分析、精准辅导的方式,通过建立专项管理台账、核查企业备查资料等工作,夯实管理基础。税政与税源管理条线的骨干联合组建工作组,严格对照国家大中型水电站判定标准及赣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大型水电站判定标准及名单的函》,确认这4户水电站企业的装机容量均未达到5万千瓦的门槛,不属于大中型水电站,不符合政策要求。“政策调整后我们确实没及时跟进。”江西某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税务干部上门辅导,数据清晰、法理明白,我们补缴了税款,规避了风险。”基于核查结果,工作组向企业深入解读政策调整要点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企业认识到政策理解的偏差,最终依法补缴了相应税款及滞纳金1502万元。

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过程中,面对企业研发费用材料管理常见风险——未及时冲减最终未投入使用的原材料、未准确冲减特殊销售收入或产成品所对应的材料成本等,上犹县税务局坚持“优服务”与“严核查”。一方面,强化精准宣传辅导,帮助企业理解政策核心要点;另一方面,着重加强后续穿透式管理。

近期,通过对企业研发项目立项、费用归集、辅助账设置进行深度分析,上犹县税务局精准识别出两户新能源企业存在未按规定准确冲减研发费用的问题。税务干部在核查中重点指导企业加强研发材料管理,严格区分领用材料与生产用料,并完整记录材料的最终状态及流向。通过精准辅导和规范指引,两户企业及时纠正了理解偏差,主动调整账目并补缴税款,有效化解了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