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8月25日,《中国税务报》刊登了《探寻厦航连续11年获评最佳航司背后的合规密码》一文,详细报道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把合规经营作为立身之本,借助严密税务合规内控体系和税务部门支持,一“鹭”高飞的故事,引发不少读者的关注。
一提到“合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合规?怎样才能做到合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估计很难对这个枯燥的词汇产生兴趣。记者仔细梳理今年以来《中国税务报》报道的企业税务合规故事,发现不少企业高管很注重借助生动的比喻阐释税务合规,让专业、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能瞬间点亮读者的认知思维,让人豁然开朗。对企业来说,做好税务合规是本事,讲好税务合规故事也是本事。
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分子筛,这种化工领域的“神奇材料”能够精准“筛选”分子,起到分离提纯、催化反应等作用,降低工业生产中的能耗与成本。建龙微纳总裁李怡成在讲述企业合规故事时,提到要像分子筛一样,及时“筛”出企业潜在税务风险。防范风险,是合规管理的核心目标。李怡成将风险防范与公司产品特性结合,对税务合规的阐释具有很强的可感性。特别是“筛”这个传神动作,将企业在税务合规管理中防范税务风险的目标具象化,也使得企业在税务合规管理上精益求精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方面,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在关键环节设置风控“开关”,及时阻隔税务风险的比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轴承被喻为工业的“关节”,是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作用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运动摩擦系数,并保证回转精度,其系数、精度直接影响装备制造能力。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争强认为,轴承作为工业“关节”,其质量直接影响风机安全运行,合规的产品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想象一下,人类关节能实现各种精密的动作,从拿起绣花针到举起重物,其力量的输出和精准度的控制都至关重要。与之相对应,税务合规管理也要有这样的精度,才能灵活应对生产经营各个流程中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在工业“关节”转动过程中形成精准的合规刻度。
“长期主义”是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发展理念。在太锅集团管理层看来,追求长期主义,就是要在技术上持续领先,在不确定环境中通过不断创新获取确定性,就是对合规的不懈追求。太锅集团管理层基于“长期主义”发展理念阐释税务合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税务合规的可持续性和艰巨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企业对税务合规的理解也“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众多有关企业税务合规的报道看,不同企业高管对税务合规的认知差异,既与企业自身发展历程和产品特性存在差异有关,也与企业高管做税务合规这件事时的真实体验有关——做得越扎实,体会也就更深刻。换句话说,面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国资委等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如果企业高管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抓税务合规工作,是抓不好的,税务合规的故事,也是讲不好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定位理论。该理论认为,品牌就是某个品类的代表或者说是代表某个品类的名字。当消费者一想到要消费某个品类时,立即想到这个品牌,那就可以说企业真正建立了品牌。作为建龙微纳总裁,李怡成既懂分子筛技术,又真正重视税务合规,才能说出“要像分子筛一样,及时‘筛’出企业潜在税务风险”这样贴切的话。他所讲述的税务合规故事,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在信息爆炸与媒介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用户注意力呈现出碎片化的显著特征。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融合浪潮中讲述好自己的税务合规故事,进而传递品牌价值、赢得用户认可,的确值得深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胡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品牌传播不仅依赖于优越的产品质量,还要通过产品、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来打动消费者,建立信任感。
“道理是抽象的,故事是鲜活的。”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教授王蕴表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故事的精髓是道理。没有哪一种抽象概念,比真实故事更有说服力;没有哪一种叙事技巧,比真实故事更能打动人心。企业只有找准自身定位和产品定位,真正将税务合规工作落到实处,抓到细处,税务合规的故事才是鲜活的、深刻的,才能得到认知共鸣。“对企业高管而言,一定要有讲好税务合规故事的信心!”王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