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

持续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2025年09月01日 版次:08        作者:占琴雯 朱聪

近年来,罗马尼亚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多支柱并行、责任分担、来源多元的运行架构,通过优化缴费基数、扩大覆盖人群、强化个人账户机制,增强养老体系弹性、缓解公共财政压力。然而,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对罗马尼亚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构成挑战。为此,罗马尼亚通过改革,持续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第三支柱参保人同比增长40%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罗马尼亚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三支柱”格局。

第一支柱为国家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由罗马尼亚国家公共养老金之家管理,旨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第二支柱为强制性私人养老金,由私人基金管理,通过投资实现个人养老金的长期积累;第三支柱为参保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作为对公共养老金和强制性私人养老金的补充。这种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模式,融合代际互助与个人账户积累,旨在提高养老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罗马尼亚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新加入养老储蓄计划的参保人约13.3万人,同比增长40%。养老储蓄计划采用完全自愿模式,适用对象为所有有劳动收入的个人,包括雇员和自雇者,无强制参保或最低缴费门槛。参保人可自由选择缴费额度,既可以个人直接缴纳,也可由雇主作为福利代为支付;缴费不设统一费率,最高不超过当年收入的15%。为鼓励更多人参与养老储蓄计划,罗马尼亚政府推出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及雇主为该计划缴纳的费用,可享受每年最高400欧元(约合3332元人民币)的税前扣除优惠。此举不仅有助于补充居民基础养老金,而且有助于引导公众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退休储蓄理念,推动退休储蓄规模持续增长。

公共养老金采用“积分制”

罗马尼亚公共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月养老金=参考积分值×个人累计积分。其中,参考积分值由罗马尼亚政府确定且每年更新,2024年度—2025年度为81列伊(约合‌134.76元人民币‌)。

个人累计积分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缴费积分、续缴积分、等同积分、特殊工种积分和残障工龄积分。其中,缴费积分由每月缴费基数(实际月工资)除以当年全国平均月工资得出。例如,参保人月工资等于全国平均工资则累积1分,高于全国平均工资则多于1分,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则少于1分,全年积分为各月积分之和除以12;续缴积分旨在鼓励参保人长期缴费,缴费满25年—30年者每年加0.5分,31年—35年者每年加0.75分,36年以上者每年加1分;等同积分是指在大学学习、服兵役或育儿假等非缴费期间,参保人每月可加50%基准积分;特殊工种积分是指在特殊或艰苦工种下工作者,每月额外加0.25分或0.5分;残障工龄积分是指严重或重度残障工作者,每年额外加0.25分或0.5分。

通过累加各类积分和动态调整参考积分值,罗马尼亚大力推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奖”的激励规则,对新老参保人适用统一标准,旨在保障养老金计发的透明性。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后,个人可选择推迟领取养老金、继续就业并缴费,从而累积更多养老金积分。此外,罗马尼亚还设有最低保障养老金(即社会养老金)制度,罗马尼亚政府为累计缴费不足或养老金较低的群体发放补助,保障其养老金收入达到基本生活标准。

推出“社保费责任转移”计划

罗马尼亚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的缴费基数覆盖面广泛,涵盖工资薪金、自雇与自由职业收入、养老金收入、知识产权收益等。其中,雇员的毛工资是最主要的缴费基数来源,各类现金与实物形式的报酬,如固定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均计入缴费基数。按照规定,若雇员工资低于罗马尼亚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仍按最低工资标准缴费;高收入群体缴费基数不设上限,旨在强调高收入群体的缴费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缴费负担主要由雇员承担,雇主往往需要提升工资以维持员工的净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增加人力资源成本。

对于自雇人士与自由职业者,罗马尼亚设置了灵活的缴费门槛机制。年净收入未达到法定最低门槛(全年最低工资总额,2025年为48600列伊)的参保人,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年净收入达到或超出法定最低门槛的参保人须强制缴费,且可在不低于门槛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缴费基数。这一机制旨在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参保门槛,在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同时,维护其可接受性。

2018年,罗马尼亚推出“社保费责任转移”计划,核心目标是调整长期以来雇主与雇员共同承担责任的缴费结构。“社保费责任转移”计划推出前,公共养老金由雇主与雇员按约6:4的比例共同缴纳,其中,雇主的缴费率为20%。计划推出后,雇员的缴费率上调至25%,雇主在正常工作环境下无须单独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对于特殊或艰苦工种,雇员缴费比例可进一步提高至29%或33%,提高部分由雇主承担。经此调整,雇主的支出压力显著降低,但增加了雇员的缴费负担,尤其对高收入人群而言,实缴金额上升较为明显。

(中国税务报社何振华税收宣传工作室供稿。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常德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