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税务部门提升股权转让税收征管质效

搭建数字化指标体系 分级分类筛查涉税风险

2025年09月23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虞立教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股权交易活跃。为解决股权转让业务审核难度大、执法风险高、办理多头跑等痛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完善全流程风险指标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风险场景应对指引,并实现全省范围内个人股权变更“一件事”流程办理,积极提升税收征管服务效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个人股权变更纳入“一件事”流程办理量超10万笔。

“事前提醒+日常管理”

提升信息准度

股权转让业务涉及企业、出让方、受让方、税务和市场监管五端数据,高质量的基础数据是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浙江省税务局以“事前提醒+日常管理”的方式,着力提升基础数据的质量。

据浙江省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事前提醒重点聚焦提升纳税人信息的填报质量。浙江省税务局通过梳理各项表单、数据的勾稽关系,设计算法语句,对股权转让申报收入、原值数据的准确性、资料的完整性开展逻辑性校验,对有问题的数据,及时提醒纳税人更正修改错误数据,为后续的管理环节奠定基础。

在日常管理中,税务部门聚焦被投资企业日常报送的财务报表、其他税种申报表进行交叉比对,对企业的投资者信息、净资产等涉及股权转让业务审核有关的基础数据开展常态化分析。如果被投资企业存在日常财务报表零申报等不规范情形,税务部门会通过系统指标的扫描,及时提醒修改,为个人股权变更夯实基础。

“今年2月,浙江政务服务网的股权转让‘一件事’模块提前帮我们做了一次‘体检’。”杭州火烧云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高女士表示。她提交股权转让申报材料后,系统自动识别风险提示信息,并对风险进行分级判定。随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及时与她进行了沟通,辅导讲解了申报材料存在的风险点和消除风险的方式,引导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避免后续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

正是根据事前提醒的预警事项,高女士及时发现了申报数据的属期错误,在税务人员的辅导下修正了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在当天顺利通过了股权转让业务的审核。

据了解,以数据为牵引,浙江省税务局还从“横向共享”和“纵向成串”两个维度入手,提升股权转让业务中转让价格、原值核算两个核心信息的准确度。在转让价格方面,税务部门依托公安实名认证系统,实现交易合同的多方电子签名,防范合同造假等行为;通过与外部部门信息共享,并与内部跨系统开展数据比对,对低价交易、平价交易等风险开展筛查,如被投资企业有房产、土地等资产,通过部门协同,及时掌握价格等相关情况。在原值管理方面,对股权交易受让方为个人的,将本次交易计税价格计入受让方的原值台账,以股权转让历史申报数据为基础,为纳税人建立股权台账,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

“人机结合+分级分类”

强化监管精度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股权交易形式多样,常规“经验式审核”模式下,标准不统一、风险点分散且隐蔽、研判主观性强等因素加大了股权转让审核难度,还容易产生涉税争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业务,浙江省税务局不断深化税务大数据应用,根据股权转让交易的不同情形,建立风险识别体系,聚焦识别低价交易、平价交易等易发风险,将个人股权转让涉及的政策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细化为指标模型。通过指标模型扫描识别股权交易中的风险,自动适用差异化审核流程,并根据纳税人的风险情况,对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提示引导。

目前,浙江省税务局已实现“一人一户”式的数据智能归集,将股权转让受理信息、审核过程、审核结论、申报情况等合并,既能在当前环节实现一键查询每位纳税人、每户企业的股权变动记录,又能让后一环节的审核人员清晰地看到前一环节的审核过程。

今年7月,杭州市钱塘区税务局在对辖区内某企业的股权转让业务开展审核时,系统提示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异常偏高。审核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韩某,经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问题所在:企业误将本应计入“实收资本”科目的420万元股东注资,错误归类至“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存在股权低价转让、少缴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税务人员在电话中告知我们,线上股转办理中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偏大需补充评估报告,我才意识到我们的账务处理出了差错。”韩某说。随后,审核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实收资本’是股东对本企业的直接注资,‘长期股权投资’则是本企业对其他经营主体的对外投资,二者从定义上来讲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否则不仅会影响线上股转办理,还可能因账务数据不准确导致税款计算偏差,引发合规风险。”韩某表示:“税务部门帮助我们守住了合规经营的底线。”

为全方位防控风险,浙江省税务局还根据股权转让业务受理、审核、事后管理三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多维度指标体系和配套指引,排查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疑点。其中,受理阶段围绕报送资料的完整性和形式准确性等开展8项指标核验,提高受理环节资料的质量;审核阶段开展17项指标核验,以设定阈值、划分风险等级等方式加强比对,有效识别隐匿财产等涉税风险;事后管理阶段则围绕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异常、低价转让正当理由真实性等风险开展13项指标核验。在多维度指标体系下,各类风险点都可以被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税务人员迅速锁定审核重点、对账销号。

“系统可以直观展示风险点和审核重点,提升了我们的审核效率,风险辅助功能也让岗位新手能够快速上手。”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二科科长张云锋表示。据统计,“分级分类智能审”的模式下,平均审核时长从原来的1小时降至15分钟左右。

同时,针对股权转让的后续管理环节,浙江省税务局建立起风险事项分类分级机制,划分低、中、高3个风险层级和一般、紧急2类风险紧急程度,对低风险事项,按一定比例抽查后启动风险应对;对中、高风险事项进行事后抽查,并结合风险紧急程度,分批次分配至被投资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核实处理。

部门协作推进股权转让

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

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找到办理入口,填报信息,上传资料……近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女士通过股权转让“一件事”办理平台,顺利提交了一笔自然人股权转让变更申请,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流程。

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高频事项,企业股权变更涉及税务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包括股权转让变更登记、股权变动审批、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等多个环节。过去,企业通常需提交10余份材料,在两个部门之间跑两三次才能办结。

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税费服务和征管保障办法》,明确了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转让个人股权变更登记时,应当先依法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完税信息,为企业股权变更业务便利化办理筑牢制度基础。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税务局联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线自然人股权转让“一件事”办理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自动识别风险信息,在归集信息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还能够实现自然人股权转让全业务“一网通办”。两部门在全面梳理股权转让业务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部门间数据传递的标准,增加数据校验功能,共涉及百余项参数,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搭建起统一办理入口。纳税人只需在线上提交一套资料,信息采集减少70%、资料提供减少90%,办事负担大幅减轻。以“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税务结果5个工作日内可得到反馈,系统自动完成两部门间“先税后证”的无缝衔接,还能实时更新显示办理进度,办理时长从原先的“不可控”到“可承诺”,办事流程大幅提速。同时,依托该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功能,不仅有助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外部门的股权转让信息,甄别纳税人虚假资料涉税风险,同时,用数据自动分析替代“肉眼比数”,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企业的股东数量较多,过去异地股东签字要通过邮寄的方式,过程中还要担心材料丢失或延误,办理线下业务要拿着厚厚一沓资料跑两个部门分别提交。”温州市聚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经办人员翁贵杭说,“现在好了,动动手指就能办妥。”

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税务、市监两部门还携手推进股权转让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相关改革举措不仅从源头上防范了阴阳合同、未税变更等违规行为,还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网通办保证了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交易合同等关键资料的一致性,防范合同价格、转让比例等关键涉税数据错报甚至造假,提高了税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税收监管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通过串联两部门业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变更工商登记前,先行核验税务完税情况,从流程上强化了事前核验完税信息机制,避免企业在未办理税收事项的前提下进行股权变更,从源头杜绝未税变更风险,有效防范税款流失。同时,税务部门根据实际动态调整指标阈值,实现精准风险提示,强化征管精细化管理。

浙江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化个人股权变更“一件事”,优化个人股权转让“数智化”管理,在服务上进一步提升便利度,在监管上进一步提升精准率,推动“事前提醒+日常管理”“人机结合+分级分类”和后续管理机制等有效经验复制推广,努力营造公平、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