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品与服务税大幅度调整 各方看法不一

2025年10月20日 版次:06        作者:刘浴梅

近日,印度商品与服务税(GST)委员会第56次会议在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批准了一系列跨部门、多主题的改革措施。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是自2017年该国商品与服务税实施以来最大规模的税制调整。

简化税率结构

此次商品与服务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现行四级税率结构简化为“两级为主+特别税率”的“简单税”结构,即标准税率18%、优惠税率5%,以及特别非优惠税率40%,主要针对有害商品。

具体来看,在民生方面,豁免个人寿险、健康险保单及其再保险的商品与服务税,并将一系列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家电、汽车等与居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商品税率,以及健身、瑜伽、美容、美发等居民生活服务的税率从18%或12%降至5%或0。

在促进经济生产方面,降低一系列农用机械、可再生能源设备、手工艺品,水泥、石材、木材、皮革等商品原材料税率至5%。将特定货物运输服务税率降至5%,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在管控有害商品及服务方面,对烟草、含糖饮料等商品以及赌博、彩票、赛马等活动适用40%的高税率。同时,将潘马萨拉(印度传统调味品,主要用于烟草制品的调味)、古特卡(印度对一种由烟草、槟榔等物质混合制成的嚼烟制品的俗称)、香烟、未加工烟草、咀嚼类烟草的计税依据由交易价格改为零售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税改将人造纤维、人造纱线、硫酸、硝酸和氨的税率降至5%,纠正了人造纺织行业和化肥行业长期悬而未决的倒置税制结构。此前,在倒置税制结构下,此类商品原材料的税率高于其产成品税率,导致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进项税额无法完全抵扣,虽有部分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按规定申请退税,但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税收合规负担。

改革税收征管

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性,印度商品与服务税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征管改革措施。

一是优化退税管理机制,对因零税率货物和服务以及因倒置税制结构产生的退税申请,允许有关官员根据系统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按申请金额的90%核准临时退税。二是取消对已缴税出口货物的退税门槛限制,将“中介服务”的服务提供地确认为被服务方所在地,以便此类服务的出口商享受出口优惠。三是简化商品与服务税登记流程,对低风险申请人以及自我评估月销项税额不超过25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2.3914印度卢比)的申请人,采取提交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自动完成登记注册的简化流程。四是明确售后折扣税务处理规则,取消“售后折扣需在交易前或交易时确定,并特别要求折扣与发票关联”的规定,新增“售后折扣需通过开具贷记通知单给予,接受方可以据此冲减相应的进项税额,但通过财务或商业贷记通知单形成的售后折扣不能进项转出”的规定。五是完善争议解决机制,启动商品与服务税上诉法庭(GSTAT)相关工作,并在12月底前开始审理案件,将2026年6月30日定为积压上诉案件的提交截止日期。同时,商品与服务税上诉法庭的主法庭还将兼任国家预先裁定上诉机构职责,以保障税收裁定一致性与纳税人权益。

各方看法不一

印度商品与服务税改革政策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与反响。

印度政府试图通过改革降低纺织、皮革、木材等行业原材料、包装材料及货物运输服务税率,直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鼓励本土生产,促进制造业升级;通过简化退税流程,取消低价值出口退税限制,降低中小企业合规负担。此外,在民生层面,改革涉及穿衣饮食、医疗健康、运动出行等方方面面,可减轻居民生活负担、促进消费,并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改革方案的发布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地方财政收支失衡、利益分配协调不均等问题的担忧。喀拉拉邦财政部部长巴拉戈帕尔表示,受商品与服务税税率下调的影响,该邦预计每年将面临8000亿卢比—10000亿卢比的收入损失。另外,也有人担忧称,部分行业可能借改革之机上调商品价格,削弱消费者本应享受的减税红利。

针对以上看法,印度政府表示正与各邦就财政补偿机制进行协商,致力于在保障税制统一与维护地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印度中央间接税和海关委员会主席桑杰・库马尔・阿加瓦尔明确表示,税务部门将密切关注企业是否会根据降低的税率相应下调价格,并对关于“税率下调后商品价格未相应降低”的投诉展开调查。

当地媒体称,本次商品与服务税改革是印度莫迪政府提振经济的一大举措,但改革能否实现优化税制、普惠大众的预期目标,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