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安宁市税务局探索构建一套管户分析多维指标体系,形成《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从税收贡献、业务特征、集团谱系、合规信用4个维度,通过21个指标,对企业进行穿透分析,有效应对基层税务部门“人少户多”的现实问题,推动基层干部从“被动接单”向“主动作为”转变,切实抓实基层日常税源管理工作。
近年来,云南省安宁市绿色石化、有色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3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安宁市连续4年上榜全国工业百强县,超6万户经营主体在这里落地生根。经营主体总量攀升、企业涉税业务点多面广,也给当地税收管理带来新课题。
多维画像,穿透基础税源情况
随着工业产业发展,安宁市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多,基层税务部门面临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情况的局面。安宁市税务局副局长朱勇明介绍,因为涉税数据分散,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基层税务部门无法进行整合分析运用,进而无法获知税源整体情况。“基层取数用数能力有待提升,征管、风险、税政等部门和核心征管、电子底账等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壁垒。需要跨部门、跨系统协同穿透,才能‘串珠成链’,形成‘数据驱动型’税源管理体系。”朱勇明说。
为此,安宁市税务局依托税务大数据平台,拓宽数据汇总分析范围,提取年度纳税额、农产品收购、出口退税等21个指标,重点研判税收贡献度、业务复杂度、上门办税频率等关键信息,构建多系统、全链条数据融合分析模式,为辖区纳税人缴费人快捷生成“管户简历”,即《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表中列出了纳税人状态、登记类型和乡镇街道等基本信息,以及税收入库金额、所属集团、是否办理留抵退税等赋分指标,并根据赋分值逐户划分了管理难度。
“有了《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我能把每户企业的情况说个大概,从原来等着企业来办业务时才能‘遇见’它们,变成现在主动‘预见’纳税人的经营动态和办税需求。”税务干部宋雨楠说,如今税源管理分局能快速识别纳税人的业务特征与风险领域,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辅导。
矩阵赋分,科学分级分类管理
基层分局通常管理着上万户纳税人,以往因无法掌握每户纳税人的全部情况,在分配管理对象时,可能会存在个别干部被分配到的都是业务较为复杂的“难管”户。如何科学为税务干部分配管理对象,是基层税务分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安宁市税务局构建与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模式相匹配的现代岗责体系,探索“管户+管事”相结合的分级分类税源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我们可以对照出管理难度级别,让管理对象的分配工作从‘盲人摸象’转变为‘心里有底’。”朱勇明说。
“我们对表中的指标设定了权重与赋分规则,将全市纳税人按税收管理难度从高到低划分为A级至F级六级,形成税源管理难度矩阵,并对应创建个性化应用场景。”安宁市税务局征收管理股干部宋易泽说。他举例道,企业纳税人存在成品油归类登记的指标赋分是8分,企业增值税销售额超1亿元指标赋分是5分,此外还有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是否享受过出口退税、是否存在欠税等指标共计21项。如果所有指标的赋分值合计大于30分,该纳税人的管理难度将被划分为A级,即管理难度最大、涉税事项最复杂的等级,税务部门将对管理该户纳税人的税务干部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如果纳税人控股股东为千户集团企业,则该户纳税人与对应的重点税源企业即千户集团企业划分为同一级别,采取同管理同服务,从而更好掌握集团整体业务架构和经营链条。
由此,管理对象分配与税源管理由“事前随机、事后调整”转向“科学有序、一次到位”,有效解决了以往因随机分配导致的基层税务干部任务量不均衡、管理对象调整频繁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征收管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工作开展的稳定性。
岗责优化,夯实干部履职基础
传统的岗责分工模式下,基层税务干部仅管理单一行业、单一类型,无法在实务中提升全税费种、全流程征管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安宁市税务局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分治壁垒,在管理对象分配上综合考量行业结构、业务特征及管理难度,实现一位基层税务干部可以同时管辖单位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等不同主体类型。
“分局里年轻干部占比超过一半,从培养锻炼干部的角度看,我认为应该让每个人都接触到更全面的业务。”安宁市税务局草铺税务分局局长杨艳宗说,对照《管户多维画像总览表》提供的登记类型和业务归类信息,该局将不同的管理对象分配给年轻干部。这一做法实施以来,基层税务干部接触到更多元的业务,打破了只谋“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许多年轻干部以干促学,主动补齐“本领短板”,在实干中成长为“复合型、全能型”人才。该局逐步构建起“人人都是多面手”的干部能力生态。
今年8月,安宁市税务局围绕“优化组织结构、厘清岗位职责、提高运转效能、夯实基层基础”原则,调整了4.5万户纳税人的主管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等,并在18小时内将税务干部分配到位。9月,调整后的首个征期,征管工作平稳运行,确保了业务不断档、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