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
今年中秋节,我收到了一条信息:“柳局,中秋快乐。向您汇报,我已遴选到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国际处3个月了,虽然身边都是名校毕业的大咖,但我一直谨记您在入职见面会上关于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诲,也受益于局里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帮助,我坚信能跟上大咖们的步伐……”
这条信息来自新沂市税务局的一名青年干部。读罢,我心头感到暖意涌动。2008年,我开始在徐州市国税局担任青年导师。此后,不管到哪个局任职,作为青年导师、参与局内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制定,都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得在邳州市税务局、新沂市税务局任职期间,我牵头推出了“双导师制”等举措。2023年到徐州市税务局后,我又把这些培养举措带到市局,并参与制定了“超越计划”“战鹰行动”等人才培养计划。
回顾自己30多年的税收生涯,我深切体会到,职业规划始于对自我和时代的深刻认知,成于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青年干部的职业之路始终在自己脚下,大家要学会拆分目标、分段实施,将长远目标植入“阶梯式”计划。
对于初入税务大门的青年干部来说,可以将打牢基础、掌握岗位必备的硬技能作为短期目标。大家一定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准确的岗位定位,要像海绵一样快速汲取养分,成为所在岗位的合格一员。
记得1996年,初出茅庐的我被分配到了苏北最偏远的丰县国税局欢口税务所。当时,所长对我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咱的金刚钻在哪里?税务人的瓷器活又是什么?作为青年干部应该多学习,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所长的话点醒了我。从那次谈话后,我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我认真阅读专业书籍,做读书笔记,主动跟老同志下户走访,学习他们与纳税人沟通的技巧和核查账目的经验。1年时间里,我不仅很快掌握了日常税收业务,还能独立处理复杂问题,成为所里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夯实基础后,青年们切不可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温水煮青蛙”是阻碍进步最常见的“坑”,大家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朝着下一阶段努力。这段时间,可以制定自己的中期目标——比如,成为“U盘型”人才,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储备,又能快速适配新任务、新场景。
这一感悟,源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这些年在提升税收业务水平的同时,我始终没有放弃对计算机专业的深耕。我制定了知识提升计划,自学当时热门的编程和系统原理,不断积累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为后来参与更重要的信息化项目打下了基础。
除了深耕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还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平时,我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思想政治、文化历史、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知识。正是这些学习经历,为我后续工作筑牢了根基,无论走上任何岗位,心里都有底气。
成长路上,长期目标同样不可或缺。青年干部可以从横向业务广度和纵向专业深度两方面不断拓展,主动申请跨岗位交流、参与重点项目攻坚、牵头负责专项工作。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和技术诀窍。
回顾这些年我自己的经历,在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争取下,我先后在四个市县局的多个岗位工作过。2018年,我还参与了援疆工作,不断横向拓展业务广度。同时,我多次承担总局、省局以及市局重大改革攻坚任务,实现了专业领域的纵向深耕。
最后,我想说的是,青年干部有目标后,要让规划从“纸上蓝图”变为“脚下之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拼搏进取。愿大家都能尽快成长成才,在岗位上不断建功立业。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