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假期,我随表哥、表嫂一同去了趟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湾。张家港湾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湾,素有“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美誉。
夕阳西下,站在湾内标志性建筑——“鱼篓雕塑”旁,呈现在眼前的是潮平两岸阔的浩荡长江。以主航道为轴,左岸秀美的双山岛将江面裁为内外两河,如一幅水绕绿洲、两河留白的天然水墨画;右岸则是东流而去的秋水,烟波浩渺、苍茫无际。表嫂指着远方那一片水雾氤氲处告诉我——那里,就是海了。
出海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交处,在泥沙堆积与海洋动力的作用下,会形成三角洲或河口湾两种风貌。张家港湾,正是典型的河口湾。自老沙码头至段山港,12公里岸线蜿蜒,江海相拥,成就了这片天然良港。早在1992年,张家港便凭此优势,成为中国首个内河港型保税区。
30多年来,张家港保税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临江建起了连绵数十公里的产业园。强劲的工业发展,也让张家港湾成为一块流金聚宝之地。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张家港也加大了对长江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态修复、湿地恢复、景观带建设……湾内曾经的“工业锈带”已然华丽转变为如今的“生态秀带”。
十月金风,秋光如洗。漫步张家港湾江畔,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犹如铺上了一层金帛,闪闪发亮。自西往东的舟船披着霞彩、川流不息,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在这里化作通江达海的壮丽美景。
斜阳、秋水、江豚、飞鸟……这里不仅有流动的景色,更有流淌的文脉。江边护栏上,镌刻着一首首吟咏长江的古诗词,其中不少与我的家乡三峡有关,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陆游的《三峡歌》等千古名篇。诗意的长江,赋予这条流动的大动脉以诗情和画意。
我虽是初次踏上这片土地,却在表哥、表嫂的陪伴中,感受到“他乡似故乡”的温暖。纵然是陌生的港湾,却因“同饮长江水”而生出天然的亲近。而那近百首刻在江畔的唐诗宋词,更让我的思绪一次次溯流而上,回到三峡江畔的青山绿水间。
“快看,江猪子在跳哦。”表哥的惊呼声将我的视线引入江中。“江猪子”是我老家对江豚的别称。因其身体大小、嘴唇外形与家猪有些相似,所以冠以其名。此刻,宁静的江面上,一只江豚上下翻滚,卷起一片金色的浪花。见此场景,我也激动起来。印象中,上一次看到江豚还是在50年前老家的江边,那时我还是个垂髫孩童,如今已年近花甲。岁月如江水般匆匆流淌,今日再见江豚,恍若时光倒流,心中涌起的不只是惊喜,更是久别重逢后心头的一阵温热。
转眼,表哥、表嫂离开家乡已有30多年。这些年来,我们聚少离多。表哥和我一对发小,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双鬓渐白。每回相见,总忍不住共同追忆曾经的青春岁月。
水从故乡来,两乡俱是故乡秋。握着表哥、表嫂的手,望着这共长天一色的秋水,心中突然回荡起那熟悉的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