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界线上守住合规边界

2025年10月31日 版次:05        作者:张立涛

【新闻回放】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总数达到311个。这些国门口岸,沿海、沿边或处于内陆,遍布在中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跨境节点城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黑河水运口岸是中俄边境线上过客能力最强的口岸之一。2019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正式揭牌,中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由此诞生。6年来,黑河自贸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6247家,注册资本超22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黑河市登记注册外贸企业597户,同比增长42%。面对外贸企业迅速增加和管理难度日益提升的实际,国家税务总局黑河市税务局多维发力,让企业合规意识在边疆落地生根。

——以“学”促“行”,提高政治自觉。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作为边境线上的税务人,既要坚定家国情怀,又要收好税、带好队,助力兴边富民。为进一步凝聚税务干部“为国守边、为民收税”思想共识,黑河市税务局积极创建“同心向党、兴疆报国”税务党建品牌,利用本地抗联文化资源,打造“党建开放式课堂”,推出“边境线上党旗红”微党课,激发税务干部爱国护边的情感共鸣。同时,坚持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兴边富民前沿,组建由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对俄贸易工作专班”,通过懂政策、懂操作、懂外语“三向”驱动,税企联建、辅导联通、问题联解“三措”并施,靠前解决进出口企业涉税问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边疆发展的前进势能、改革动能。

——以“转”促“专”,提升管理能力。近年来,黑河市外贸企业跨境业务不断拓展,综合性、个性化涉税问题数量增加,跨语种、跨税种、跨行业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面对这一变化,黑河市税务局以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抓手,转变以往外贸和内贸企业“同抓同管”的管理方式,立足外贸企业特点,实施管发票、管核验、管风险的精准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发票数据,“穿透”分析外贸企业进货、运输、生产、仓储、销售各个环节风险,识别企业业务往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异地协作平台”和发函核查等方式,对注册地在黑河市、进货地和销售地在其他省市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精准核验。

——以“通”促“同”,打破部门壁垒。在风险排查方面,黑河市税务部门联合海关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企业报关信息、收付汇金额、进销项发票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核验分析,扫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为后续征收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聚焦跨境交易链条长、周期长等特点,黑河市税务部门与国库部门建立直联方式,实时发送退库数据,将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稳定在3个工作日内。在服务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中,黑河市税务部门与商务、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将税收管理模块嵌入“边民互市贸易全流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交易数据、结算数据、通关数据的交互验证,既为边民提供便利化、数字化申报服务,也有效防范了互市贸易及落地加工涉税征管风险。

——以“服”促“管”,增强合规意识。黑河市税务局以“税路通·龙行万里”跨境税收服务品牌为依托,拓展“跨境税航服务站”应用场景,帮助“走出去”企业掌握投资国、投资行业的税收政策,从开业必办事项、财务管理、政策适用、退税管理等维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跟踪办理服务。同时,黑河市税务局组建了“边税青援团”,定期深入外贸企业走访调研,宣传办税缴费、车辆通关、贷款融资等守信激励措施,对开具税收居民身份证明、跨境股权转让等国际税收业务开展专业化精准辅导。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面向纳税信用级别高、税法遵从度高的外贸企业,推出系统优先审核、税务部门优先核准、国库优先办理退库等激励措施;对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强化资料审核和实地核查力度,推动外贸企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

在祖国的边界线上,我们既要守好家国的边界,更要守住合规的边界。下一步,黑河市税务部门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在黑龙江省税务局的指导下,持续完善征管措施,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提升黑河企业依法纳税、合规经营的意识,为构建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税务力量。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黑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