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画像”规范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政策适用

2025年11月04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雷晴

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

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为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国家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目前,厦门市同安区已有392户企业进入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企业名单,如何让企业精准合规享受政策优惠?今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同安区税务局利用多部门数据,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构建“立体画像”,坚持动态监测与精准防控共同推进,不断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

汇集多部门数据,构建行业风险模型

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政策适用涉及制造业产品销售比重、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研发投入占比等多项要求,企业错判错享的风险较大。

为此,同安区税务局与科技局、工信局联合建立数据传递链条,全面掌握辖区392户企业的业务内容、销售收入占比、工信部门认证情况、高新资质有效情况等重点信息,通过将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种申报数据与外部信息动态结合,设置13个风险指标,构建先进制造业企业风险模型,定期扫描排查企业加计抵减情况。

今年4月,同安区税务局通过模型扫描发现,同安区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高新收入占比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且享受加计抵减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变动异常,存在风险。通过对企业制造业业务销售额、高新业务收入占比、进销项数据等进行分析与实地排查,确认该企业高新业务收入占比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且错误将非制造业业务对应的进项税额计入可加计抵减额之中,违规享受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优惠。经税务部门辅导,企业已更正申报并补缴税款4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通过数据扫描,同安区税务局累计发现8户企业错享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政策,追回税款4500余万元。

聚焦出口型企业,设置专属风险指标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厦门市完成外贸出口353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行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目前,厦门市同安区392户进入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企业名单的企业中,有147户从事出口贸易业务,占全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的37.5%。

同安区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科干部张雅清介绍,根据政策规定,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出口企业在享受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时,应在申报表本期发生额中直接剔除出口部分进项。但在实际征管中,企业往往出现业务冗杂、进项难以划分、计算错误等问题,导致错误申报。

针对出口企业需划分进项、自行申报的特点,同安区税务局设置“出口企业违规加计抵减”指标进行取数分析,通过比对出口企业全部进项和已计提进项,今年以来,共发现10余户出口型企业错误享受加计抵减政策的情形,均已逐户辅导其更正申报、补缴税款。

目前同安区税务局已构建涵盖税政、风险管理、税源管理等部门的专项政策适用管理审核团队,形成“事前辅导、事中防控、事后提升”闭环管理,在税源监管过程中持续收集不同企业的不同行业风险、政策需求与涉税疑难杂症,建立问题汇编机制,结合“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在防范错享风险的同时,也帮助更多企业进入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企业名单。

今年以来,同安区税务局已辅导197户先进制造业企业进入2025年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企业名单,累计享受减免金额超25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