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预警指标 识别虚假投资

2025年11月04日 版次:06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局长 隋焕新

■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商业地产经营企业少申报土地租赁收入、少缴税款案件。涉案企业名为用商业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商城经营企业,每年从企业获取固定金额“分红”,实际是将名下土地出租给企业使用获取租金,试图通过将租赁业务改头换面为“权益性投资”形式,规避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少缴税款。但该项业务的伪装未逃过税务人员锐利的双眼。税务人员通过缜密细致的核查,查清了业务真相,厘清了业务实质,最终将涉案企业少缴税款全部追征入库。

本案的疑点线索源自风险管理部门日常大数据风险筛查。风控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风险预警指标对企业申报数据和发票信息等实施综合分析时,发现在市场供需变动不大、企业经营资产无变化的情况下,涉案企业存在营业收入连年下降、年度申报收入数据与开票金额差异较大等异常情况。核查人员以此为线索,循迹追踪,通过核业务、追资金、查账簿等一系列核查措施,查明了涉案企业土地业务的真实性质,确保相关税款颗粒归仓。

案件的查办表明,虽然涉案企业的违法手段具有一定隐蔽性,但并非无迹可寻。税务机关风险管理部门可通过丰富和完善风险特征指标库,不断提高商业地产经营企业异常经营行为辨识能力,以此防范遏制类似违法行为。针对本案的违法形式,税务机关可在风险特征指标库中增设营业收入与发票金额偏离度、企业个别收益率与行业普遍收益率偏离度,以及房地资产运营收益率和非货币资产出资后续收益波动率等预警指标。在日常风险筛查过程中,对商业地产经营企业涉税信息定期开展扫描分析。如发现指标偏离度较大和反常经营信息时,及时采取风险核查等征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