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
格桑普尺,1979年出生,2012年9月入党,现任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挂职)。
我出生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党员之家,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小时候,母亲常常买“小人书”,给我和妹妹讲刘胡兰和小兵张嘎的故事。上中学时,父亲给我们讲孔繁森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的故事。父亲说,西藏有很多像孔繁森一样默默无闻、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的党员干部。在家庭的熏陶下,我积极向上,工作不久,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年,我来到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税务局挂职。到任不久,我就到平山县西柏坡瞻仰革命旧址。在这里,党谋划并实施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居安思危、拒腐防变的“赶考”思想,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想,从西藏到内地挂职,是党给少数民族干部锻炼能力、开阔眼界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干,传承“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坚定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昂首阔步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
盐湖畔的“拼命三郎”
杜永胜,1963年出生、1986年11月入党,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定边县税务局盐场堡分局副局长、一级主办。
我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定边的七彩湖盐田是我半生绕不开的地方。
1984年我从部队复员转业到定边县税务局,1985年被分配到定边县税务局盐场堡征收分局工作。
打击私盐贩卖,避免国家税款流失,是我们当时的重要任务。盐湖边、沙滩上、村庄中都留下了我和同事们的脚印。1986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在道路上拦截偷盐的汽车,疯狂的司机开车撞向我,把我撞出了四五米远,然后企图夺路而逃。我不顾疼痛,咬牙爬起来,用身体当盾牌,再次拦截汽车。经过激烈较量,我终于和同事一起将车拦了下来。打那之后,当地贩卖私盐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盐场堡的盐农编了一段顺口溜:“住在盐湖畔,天天盐湖转,如果杜出现,定要被发现。”
2002年,我被组织安排去定边县国税局郊区分局,“啃”另一块硬骨头——当时的郊区分局辖区大,管户情况复杂,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大。来到分局后,我一户一户走访调研,充分了解纳税人的困难与需求,推心置腹讲政策解难题,终于捋顺工作流程,完成了组织交给的税收任务。
2015年4月,我又回到了盐场堡税务分局工作,回到了那片盐湖畔。入党35年来,我获得了全国和全省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局评为廉政先进个人,多次被省市县税务部门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员。我会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学习态度,迎接更多挑战。
(本报记者 陈显信 通讯员 魏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