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45年来,唐山励精图治,在当年的废墟上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唐山位于河北省东部,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又称“凤凰城”。这座沿海重工业城市,起于洋务运动,兴于新中国成立,殇于1976年大地震,重振于改革开放,当下正行走在新的发展之路上。
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是唐山乐亭人。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0世纪20年代,唐山聚集了数万名产业工人。早在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就开始关注、了解唐山工人状况,并最终领导推动了唐山工人运动,特别是煤矿工人运动,使唐山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在他的领导下,红色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中共唐山地方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22年4月,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建立。此后,唐山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风起云涌,得到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李大钊精神感召下,唐山人民延续“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支持国家建设。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唐山下辖的遵化县西埔村合作社,因23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称为"穷棒子社"。然而,正是靠着战斗精神,当地硬是用3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合作社的典范。在遵化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因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移山造田、劈山填涧”,被周总理誉为“当代活愚公”和“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唐山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拥有开滦、机车车辆厂(南厂)、唐钢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唐山源源不断供应着煤炭、水泥、钢铁等工业“粮食”,为国家建设“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坚韧不拔的唐山人民
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给唐山大地留下永难磨灭的伤疤。7.8级强烈地震,24万同胞罹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
虽然大地震摧毁了一座城市,却摧毁不了唐山人民坚强的意志。他们擦干眼泪,强忍悲痛,互相救助,在党中央领导下,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抗震志气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两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恢复到震前最高水平。
唐山人民不仅重建了家园,还干出了名堂。1989年,唐山进入全国25个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行列;2001年,唐山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20年,唐山在全国GDP30强中排名第28位,在河北省城市中排名最高,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一座新唐山傲然屹立在渤海之滨,谱写出浴火重生、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经劫难的唐山人民,更加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义。感恩之城倾城报恩。汶川大地震,唐山不但派出官方医疗队,许多普通人也自发驰援灾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时,唐山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湖北一线。唐山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了200万元卫浴产品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彰显唐山人民的大爱。
改天换地的发展变化
140多年前,开平矿务局设立,以此为起点,唐山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开始发展壮大。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曾经的工业辉煌也给唐山留下了难题。为跳出传统工业城市资源枯竭、产业变迁、经济衰退的魔咒,唐山市着力构建“高新轻绿”经济新格局,让经济发展跨入再生期。
在一脉相承的城市精神指引下,开滦集团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从煤炭到焦化产品再到化工新材料的“两大跨越”;河钢唐钢由钢铁产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综合服务商转变,“唐山钢”又一次以精品板材打入高端市场;中车唐山公司延续着中国铁路制造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连续多年成为唐山市利税大户,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
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兵团”正成为唐山产业发展的先锋。唐山英莱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识别精度达到0.05毫米,打造了机器人的“火眼金睛”。
2020年,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智能卫星工厂在唐山开工,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并落地建设的民营卫星工厂。今年,由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路南区税务局业务骨干组成的共产党员服务队,专门到这里提供“项目管家”纳税服务,助力卫星企业顺利“启航”。
如今,人们记忆中的“煤都”“钢城”渐渐淡去,唐山在百年竞进中实现了由资源工矿型向创新生态型的华丽转身。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后,唐山创造了凤凰涅槃般的人间奇迹,正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党史小知识
马克思主义在唐山的传播:唐山是李大钊同志的故乡。早在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就在唐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工人早期斗争。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等一起酝酿创立中国共产党时曾表示,在北方“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天津和唐山等城市发展”。北京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相继来到唐山,散发革命刊物、开办职工学校、培训工人骨干等。随后,中共唐山地方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22年成立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