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箐山村,烟雾缭绕,亦梦亦幻,朦胧中更显其幽静与神秘。百里杜鹃阿西酒坊负责人黄策,正在自家作坊里给一个个玻璃酒瓶贴上“阿西的酒”的品牌标签。“‘阿西的酒’就是‘我们的酒’‘我们彝家的酒’的意思。”
彝族人好客喜酒,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彝族传统文化里,就有“世上天大,礼中酒大”的说法。阿西酒坊隐于百里杜鹃丛林的彝家古寨,遵循的是彝族酿酒古法:用彝家特制的草药酒曲,严选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精华,通过独具特色的酿酒技术,做出来的酒更为清洌透亮、香气悠久,酒体零甲醇。
但这种传统的彝族酿酒工艺,因制造工艺复杂、发酵时间长、出酒量不高,到了黄策这一代,已渐渐濒临失传。
“这古法酿酒还酿不酿了?彝家人不能只有泡水酒、水花酒。”眼看着彝族传统酿酒技艺陷入窘况,作为彝族本地人的黄策有些不甘。
2020年秋天,黄策开起阿西酒坊,重新拾起了采摘大山深处一百多种天然中草药加工制作“坨坨”酒曲的古法,并选在农历九月初九这天开始生产。通过对彝族古法酿酒工艺的传承与技术创新,他们采用独特的小锅杉木甑子酿造、土坛发酵,有效去除酒内杂质,酿造出了清亮透明、口味纯正、香味协调、醇和爽净的美酒。
“没想到‘阿西的酒’投放市场后,反响非常好。”黄策说,现在阿西酒坊的产品供不应求,而且还为周边18户家庭65人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现在国家政策对创业起步阶段的经营户非常有利。”黄策告诉记者,今年酒坊大概会有50多万元收入,全部免缴税收。最近,他打算将古法酿酒的酒甑子再增加几倍,力争产量和收入翻几番。他非常有信心借减税降费春风,把彝族古法酿酒工艺传承下去。
“苏你苏达多多,苏你苏达多多……”夜幕降临,箐山村里的场坝上燃起熊熊篝火,人们手拉着手唱起嘹亮的《彝家敬酒歌》。黄策说,今后他还打算利用当地百里杜鹃的美丽景色和彝族传统文化风情,成立一家以餐饮、住宿、旅游为一体的“百里杜鹃播勒庄园”,带动村里更多乡亲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