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这个听起来非常专业的词汇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衣——身上衣物所用棉花来自精心的品种选育,食——高产的杂交水稻培育依赖基因的多样性,住——优美的居住环境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行——我们乘坐的许多交通工具设计来自仿生学的灵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相关,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宝贵而脆弱,亟须人类保护。
今天,《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拉开帷幕,COP15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此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选择在昆明举行,既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提供了生物多样性展示的窗口,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
西双版纳雨林中的生物保护故事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拥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5;有动物2000多种,占全国的1/4。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中国最高的树望天树、中国最小的有蹄类动物鼷鹿等都能在此觅得踪迹。近日,记者走进西双版纳,从这片热带雨林的生物保护故事中,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
一头喝羊奶长大的小象
小象羊妞,是西双版纳野象谷的明星,曾因为一段在山坡“溜滑梯”的视频而走红。羊妞从出生不久被象群遗弃在村民家,到现在已经6岁了,仍然未断羊奶,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它在羊年出生,喝羊奶长大。
前段时间,长达100多天的亚洲象北迁和南归,持续吸引着世界目光,而15头亚洲象原本居住的地方就位于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的自然保护区内。
如何处理大象繁衍与自然环境保护、人类生产生活三者的关系,成了野象谷不断探索的课题。
羊妞的救助故事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2015年8月,接到村民电话的野生动物救助队员见到羊妞时,这头刚出生不久的小象因脐带感染而危在旦夕,它被送到位于野象谷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由“大象医生”进行治疗。
“虽然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有‘大象医生’,但我国目前没有医治大象的专业,他们都是兽医出身,对大象的救治更多靠经验积累。”野象谷的工作人员徐萍告诉记者。
羊妞的救助,对于后续的小象救助喂养,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年我们也救助了两头小象,有了救助羊妞的经验,‘象爸爸’开始用盆代替奶瓶喂养小象,减少对小象进食习惯的影响,以帮助他们早日重归自然。”徐萍说。
亚洲象的保护工作殊为不易。我国的亚洲象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约300头。大象繁殖慢,从怀孕到哺乳期结束需要5年~6年,每一头大象对于亚洲象保护都意义非凡。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野象谷景区就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东西接合部,自然保护区为亚洲象的繁衍提供了适宜环境。野象谷景区还建设了观景长廊,将人象行走的道路分开,减少对象群生活的影响。同时,在多年的救助保护中,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对亚洲象保护逐渐形成系统:在救助亚洲象的同时,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理论知识;通过自然繁育方式,成功繁育9头小象;对野生亚洲象活动进行个体研究,积累了上万份珍贵资料。
自2008年以来,野象谷景区累计投资约2亿元,其中在生态环境保护、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等方面的投入约占一半,在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投入达5500万元。2018年,西双版纳在全国建成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建立了专业亚洲象监测救护队伍,还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截至目前,投保金额累计1.4亿元,实际保险赔付金额1.4亿元。
因为发现望天树,中国被承认有热带雨林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像世外桃源,各类热带奇花异草遍布其中,热带雨林中乔木遮天蔽日。
版纳植物园是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的。创建初期,蔡希陶教授克服重重困难,从国内外引种栽培了3000多种热带植物,并对较多的经济植物进行深入研究,成功研制了国产血竭、栽培加工了石油开采急需的瓜尔豆。
如今,版纳植物园已成为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的植物园。占地面积达1125公顷的植物园内,共收集活植物13000余种,并保存有一片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并不是凭直观去判断的,而是需要看有没有典型植被,比如龙脑香科的树木。20世纪70年代,科考人员在勐腊县补蚌村发现望天树,自此国际社会才承认我国有典型的热带雨林。”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学传播主管杨振告诉记者,版纳植物园广泛搜集各地的望天树种在园内,保持望天树基因的多样性。他说,植物园就像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备份库和濒危植物的避难所,比如在普洱市发现的白旗兜兰,当时野外仅剩几株,科学家将其带回植物园研究繁育,结果成为市场上新的花卉品种,野外补种后种群也逐渐恢复。
迁地保护,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我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水平显著提高,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国家还在逐步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
据了解,西双版纳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使这里拥有许多全世界独有的植物种类,为研究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2020年,版纳植物园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论文374篇,育成陆稻新品种(系)27个,推广40余万亩。
当被问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看法时,杨振举了一个例子:“有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然环境和在非自然环境中待半个小时,其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是有差异的,拥有丰富生物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必须品。再比如,风力发电机需要用到的轻木、化妆品用的植物香料、天然药用化合物,这些原料都取材自各种生物,可以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绿色税制加固生态保护屏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成就显著,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我国还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显著成效。这背后,绿色税制为加固生态保护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实效显现
在云南的南部,有自由自在的亚洲象生活居住;在云南的西北端,皑皑雪山中栖息着美丽的精灵——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曾一度濒临灭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可喜的是,今年4月底,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滇金丝猴种群及总体数量已由1996年的13个种群1000只~1500只,增至目前23个种群3300只以上。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景区,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响古箐,这里生活着由10个“家庭”、60余只滇金丝猴组成的展示猴群,是目前唯一可供人们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的地方。
9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报道:连日来,在赣江南昌段扬子洲水域,保护人员连续观测到20多头长江江豚嬉戏觅食。专家表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组团出现,意味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鱼类资源保护及江豚栖息水域扩大带来了积极效应。
鄱阳湖被誉为“世界湿地”,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江西94%的国土面积属鄱阳湖流域。冬天的鄱阳湖是候鸟的王国,2020年在此监测的越冬候鸟共有63种、68万只,同比增加1.1万只。江西“省鸟”白鹤,全世界只有4000余只,96%以上都在鄱阳湖越冬。
滇金丝猴繁衍生息,江豚组团嬉戏,候鸟停驻过冬……这背后显示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资金8779亿元。仅仅是为了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中央财政资金就累计投入近4亿元,共267家科研院所20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
绿色税制筑牢生态屏障
离滇金丝猴国家公园60公里外,有一家华新水泥厂。近年来,水泥厂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排放的应税污染物浓度值已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随着污染排放持续降低,企业享受的税费减免逐年增加。
“在绿色税收鼓励与约束的‘双向驱动’之下,公司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2021年上半年,我们公司享受环保税减免29.08万元。”华新水泥厂财务负责人胡辉煌表示,环保税开征以来,企业共减免环保税204.75万元。目前公司正在筹划更低排放标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显示,迪庆州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环保税减免307万元、321万元、532万元。2021年1月~8月,全州减免环境保护税4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减免税额逐年增加,表明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持续降低,绿色税制的正向激励效应逐渐显现。
在鄱阳湖畔的江西省鄱阳县,2018年至今共计征收环保税339.74万元,且3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促进鄱阳湖生态保护良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些年公司废气废水排放量大,税费压力也大。”鄱阳县连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前进说,“后来税务、环保等部门多次上门开展政策辅导,鼓励企业引进节能减排专用设备,我们一次性投入采购节能减排设备,每年仅环保税就省下几万元。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环境的负担。”
环境税开征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瑞昌市税务局一方面加强环保税优惠政策宣传,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龙头企业提供“一对一”环保税申报预测,倒逼企业进一步技术升级。
以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为例:2020年度相较于2018年度该公司环保税应纳税额下降26%,2021年度较2018年度环保税应纳税额预计下降55%。
“以税治污”的作用日益凸显,亚东水泥公司一方面优化环保技术升级,建立湿法脱硫系统及采用复合脱硫系统,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达500吨,年减少环保税72.8万元;另一方面将颗粒物回收用于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水泥产量年均增加50余吨。
绿色税制让江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长江边的瑞昌市工业企业污染物课征数量平均数值从2018年的1555.9,减少到2020年的1132.4,下降27.22%。
(上接B1版)
保护与发展互利共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新发展阶段,协同推进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了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加快行业产业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互利共赢提供了思路。
好生态也是“金饭碗”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滇金丝猴涉及14个种群,在离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景区不远的塔城镇,当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赚上了旅游钱,山里的滇金丝猴也免受曾经上山采挖药材、砍伐树木的村民打扰。村民从生态环境保护中受益,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经营着民宿“春福之家”的和青林,祖祖辈辈都是塔城镇人。2017年,他回乡开了一家民宿。和青林说:“现在村民都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通过开民宿、出售旅游周边产品、到景区务工等方式,吃上旅游服务这碗‘生态饭’。近年来,随着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加码,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标准提高到每月15万元后,我们几乎不用缴税。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端牢生态旅游这个‘金饭碗’!”
云南是花的王国。世界主要花卉种类中,云南约有全球1/3的野生种和近缘种,保有重要的花卉基因资源。玉溪市通海县地处滇中南部,当地温和的气候适宜花卉生长。经过20多年发展,通海花卉行业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带动当地花农过上了馥郁芬芳的好生活。
“从20多年前一家小小的合作社发展至今,我们公司已实现每年超4000万元产值。”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金辉感叹道。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对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省内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得益于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截至今年8月底,公司本年免税销售额已达1987万元。
走上保护性发展的新路子
在西双版纳,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与旅游、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在野象谷,景区通过开发人象互动体验项目、自然研学教育项目进行亚洲象活体科普,提高公众对亚洲象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走在景区的观景长廊上,两边栏杆还有热带昆虫知识展板,游客可以一边游玩,一边长见识;而观景长廊下,就是留给大象行走的道路,人象和谐共处、互不打扰。
勐腊县的望天树景区借助望天树这一热带雨林特色植物,走上“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与周边村寨及县城区域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景区先后投入400万元修建热带雨林花卉道、科普馆和雨林学校。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观光旅游,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在旅游的同时兼顾科普教育。当地税务部门采用建立点对点联络机制、一对一推送税收政策套餐等多种方式,服务好各类动植物观光景区。
“十三五”期间,当地主要热带生态旅游景区可享受科普单位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西部大开发、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及西双版纳望天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减免税3447.4万元、1519.1万元和871.7万元。
为保护鄱阳湖鱼类资源,江西省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鄱阳湖区内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暂定禁捕期为10年。
考虑到退捕渔民的生计,鄱阳县政府对“上岸渔民”举办就业培训,通过就业招聘、公益性岗位、创业担保贷款等多方式做好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工作。全县共举办转产就业培训班12期,培训退捕渔民888人次,建成“稻虾共作”及特色水产转养示范基地5000余亩,引领纳入退捕渔民212人。
鄱阳县乐丰镇杨家村的杨来鸿就是通过“稻虾共作”养殖小龙虾的。像杨来鸿一样通过“稻虾共作”养殖龙虾的养殖户在鄱阳县有160多户。“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不施农药,同时由于小龙虾产量高,亩产可达150公斤以上,每亩稻田比单纯种植水稻增加收入4000余元。
瑞昌市毗邻长江的有3个乡镇十几个自然村落,河沙采挖、渔业捕捞是这些沿岸居民祖祖辈辈的生计。瑞昌市码头镇朱湖村留守人员多以捕鱼为生,实行禁渔后,他们的就业成为难题。
国家税务总局瑞昌市税务局作为当地长江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帮助留守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成立个体工商户发展养殖业,入户宣讲农副产品免税政策并帮助个体工商户向银行申请小额免息贷款。两年来,共帮助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税银贷”申请低息贷款近1亿元,促成农村养殖合作社6个,为100多户农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在的瑞昌码头镇梁公堤景色宜人,以前补丁式的大小鱼塘不见了踪影,捕捞船误捕误伤江豚的事件也再没听说过。
(参与采写的还有:孙琦 车凡可 谭云鹏 王浩任 裘军 曾超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