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政策暖心 税收为台商带来更多获得感 2021年12月14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黄坚 曾霄 通讯员 徐然 林丽萍

12月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在此之前,为帮助台资企业充分了解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与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携手,通过连线方式举办“厦深台资企业国际税收政策宣讲会”,为两地70余家台资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防疫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这场‘政策直通车’提升了台企对跨境交易和涉税风险的把控能力,也增强了台商投资经营的信心。”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

厦门经济特区每年举办海峡论坛、文博会等大型对台交流活动50多场。厦门口岸也是大陆最大的对台贸易口岸,台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1.5%。近年来,厦门税务部门依托对台优势,将服务台商台企作为创先争优项目,勇于探索、先试先行、以心换心,推出一系列举措服务支持台胞在厦兴业创业、扩大投资。

厦门市税务局精准发力,帮助台商尽早知晓、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率先在台商聚集地设立“家门口”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与台商协会联合连续举办9届“台商税收讲堂”,设置“专属联络员”为台企开出涉税“良方”,联合全国首个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台籍专家顾问团组建导师团……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局逐步构建起分别涵盖台商、台湾青年创业者、台籍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辅导专享方案,助推“减税红包”精准落袋,辐射内地首个“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3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7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厦门良好的创业环境一直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台企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厦门三十余年,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下稳步发展,企业今年前三季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478万元。公司协理高振维表示:“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启动新的研发项目也不再瞻前顾后。”

厦门市税务局还针对台商台胞在办税中的难点对症下药,让其共享便捷的办税体验。针对台胞证无法识别等问题,厦门税务开通了福建省首条台港澳同胞办税绿色通道。首个体验者台胞简瀚宇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个人所得税汇算业务,他告诉记者:“有了这条绿色通道,办税方便快捷多了,办理多项涉税业务在一个窗口就能解决掉。”今年,这条涵盖台胞高频业务事项的绿色通道累计接待台商台胞近1000人次、办结事项超500项。

台港澳同胞办税绿色通道是厦门市税务局创新台商台胞服务方式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厦门市税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台商税收服务党团员突击队,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印制招商引资部门联系单;建立“党员突击队+社区网格员”联络机制,精准掌握辖区内台商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助力台企上市;凭借良好纳税信用,诚信台商可获批“台商税易贷”……真正将服务资源用在助推台商台胞做大做强上,让台商台胞办税更加省心。

“厦门市税务局将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在厦台企更好发展,帮助他们解决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问题,不断增强台商台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厦门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曙东表示。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