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聂铎:醉心国风的“汉服簪娘” 2023年04月10日 版次:08 作者:吉瑞轩 孙莹

手里拿着一支精美的发簪,聂铎正在给同事讲制作发簪的技艺。“做簪的材料很多,有琉璃、蝶贝、玉石……”在国家税务总局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税务局“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上,聂铎身边围着许多女同事,她的讲解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外,聂铎是个“汉服迷”。2014年,她在一次走访企业时接触到了汉服,惊鸿一瞥便着迷不已。穿汉服,配饰是点睛之笔。购买了汉服后,聂铎便研究起发簪。种类上,发簪可分为步摇、钗、簪、插梳和发冠等十几个小种目;制作方法上,又分为点翠、绒花、缠花等十几种工艺。精致的发簪,作为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透露出古典和文雅之美。

“做簪工艺其实并不算难,但是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致。”聂铎说。从一开始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到如今能够熟练地将自己的设计融入发簪制作中,聂铎在业余时间一边利用新媒体视频学习技艺,一边通过阅读历史书籍研究不同花型的造型和配色。她从典故、式样、类型等方面,钻研发簪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不断尝试各种原材料搭配、花色选择和花型组合,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渐渐地,她掌握了玉簪花、蝶贝簪花等制作技巧以及非遗文化缠花和点翠工艺。她经常把制作好的成品赠送给身边的同事朋友,成为大家口中的“簪娘”。

“这是我最近做的一顶改良花冠,是以宋代花冠特点为基础,用海蓝宝、月光石和蝶贝花瓣等材料制作而成。”聂铎向大家展示了她最近制作的一顶花冠。在制作的那段时间里,她每天下班后就一心扑在这顶花冠上,拴丝、组花,将数百个单独的玉石、蝶贝和各种小零件用铜丝连接起来,有时遇到问题还要拆下来重新安装……最后,这顶传统工艺叠加现代审美的花冠成品令她十分满意。

活动中,聂铎还传授了她正在制作的仿点翠发冠知识。点翠技艺是非遗传承文化,传统的点翠需要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底座上。现代的点翠已经放弃了翠鸟羽毛,多用鹅毛、鹦鹉毛和孔雀毛代替。

“我偏爱孔雀毛点出的光泽,阳光下发簪会反射出翠绿或深蓝的金属光泽,而孔雀毛的点翠难度又大于鹅毛的难度。”聂铎介绍,要从散乱的孔雀羽毛中挑选出颜色好看的,再摘掉不能用的黑羽,用特制的骨胶浆毛,让每个羽毛干透成形,再拓下胎底的形状,挑选合适大小的羽毛来黏毛剪形,最后再将剪好的孔雀羽毛点到胎上。每个制作过程都需要耐心和细心,特别是在点小胎的时候,哪怕一点偏差都会导致剪好的羽片不匹配胎底。

“做簪让我越来越沉得住气,稳得下心神。”学习制作发簪,给聂铎带来不少改变,曾经有点儿大大咧咧的她,现在变得愈发耐心仔细、严谨认真。“自参加税务工作以来,我基本是在行政和文字综合岗位工作,以前还是有点粗心,稿件中甚至会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通过学习制作发簪,我越来越细心,改掉了这些小毛病。”她说。

从小众到“出圈”,聂铎用灵巧的双手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