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茶熟香温且自看 2023年08月30日 版次:08 作者:姜赫

■书林漫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北国,即使不出门去,早晨起来,泡一杯茶,窗边小坐,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树影中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冷清日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里似乎还有点儿落寞,所谓“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而南国之秋,大抵是要更缠绵和柔软一些。廿四桥的明月,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抑或是满觉陇的桂香。江南一带,河堰边风格考究的老字号,桂花糯米藕、桂花糖年糕,粼粼河光浮动着暗香。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提及,昔日每至桂花时节,徐志摩都会专程赶赴杭州赏桂花,特意到西湖边,吃一碗季节限定的桂花栗子羹。

从西湖边向南山路漫步,斑驳树影间藏着一栋二层小楼。走进这间“南山书屋”,光线瞬间被收束在木质书架与满墙藏书中。窗边的竹编灯晕染开昏黄,屋内安静得只听见窗外风声与鸟鸣。

这里似乎寻不到畅销书的痕迹,大多是传统文学、艺术鉴赏、历史考据之类的“冷门”书籍。在二楼,只需要一杯10块钱的清茶就可以坐上一整天。金萱乌龙为底,辅以手摘银桂,冷泡可品清冽萧索,如满陇桂雨忽落肩上;滚水则氤氲金风花影,如沐秋日暖阳。一杯桂花乌龙,汤响松风,玉尘光莹。茶香下了喉头,再上舌根,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一杯甘露,一纸沉思,方寸天地,却有让人置身于时间之外的能力。在书屋中的茶台旁,翻到一本《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从伦敦的咖啡馆到阿萨姆闷热的种植园,作者埃丽卡以茶叶作为媒介剖析全球化贸易的内核,见微知著地完成一部由茶叶牵动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

18世纪,不少外国商船通过广州口岸购买中国茶叶、瓷器等商品,瑞典东印度公司第二大商船“哥德堡号”就曾三次到广州进行贸易。18世纪晚期,诞生了举世闻名的英式下午茶,受其影响,在清代出口的广彩瓷器中常常可见茶盘、杯碟、奶壶等和饮茶相关的器具。茶叶的跨境流通开始将世界编织到一起,这片“东方树叶”不仅象征着一种文化或一个国家,更是成为连接商业和宗教、政治、文明的关键线索。

18世纪以来,与茶叶相关的税收占据了英国全部税收的1/10,在最高峰时期曾达到1/5。彼时英国王室对中国茶非常喜爱,引得上层社会纷纷效仿,英式下午茶开始成为贵族女性走向社交与政治的重要平台,由此极大提升了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度。书中有许多关于茶会的描述,茶会把私人消遣转变为一种公共福祉,富裕的女性经常在茶会上捐赠钱款、食物,提供场所、付出时间,使得个人的消费习惯更加受人瞩目,通过改造大众的消费观念在公共领域为女性赢得话语权。

随着茶文化在英国风靡,工人阶级也乐于组织平民茶会,因为茶会能够为其带来身份认同。“实诚小伙子和漂亮姑娘”可以在茶会上找到清醒的、不沉湎于酒色的生活伴侣,对于组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很有好处。在战争时期,茶叶广告又成了抚慰民心的利器,一群微笑着喝茶聊天的戎装战士可以让大众感觉到军队的自信心。凯恩斯邮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丛林中热饮很重要》的文章,叙述了茶叶如何陪伴英国军队在新几内亚的丛林中与日军战斗。茶叶使面对战争恐慌的英国人平静下来,在战后紧缩时期的惨淡岁月中,风雨飘摇的“日不落帝国”依然能用一杯热茶重新定义自己的政治文化。

看上去简单的东西,如一杯茶,实际上是社会、地域以及生理和心理体验的集合。从茶开始的贸易造就了无形的文化场所,它是一个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畴中通过思想、物质、金钱和人的持续运作而创造出来的想象共同体。冈仓觉三在《茶之书》中巧妙地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古之煎茶、抹茶,今之泡茶,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同样是一杯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中,会解读出不一样的意义。

午后的书屋,光线透过玻璃窗被切割成散落的线条,空间与空间序列呈变幻无穷的姿态。一杯山海在握,水汽、人影、书影的交织便让偌大的虚无活色生香起来,得片刻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继续修各人胜业,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报社)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