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美国“威士忌税”引发武装暴乱 2024年11月12日 版次:08 作者:赵湘

美国威士忌,这一源自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佳酿,不仅蕴含着移民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更寄托着他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希望。

17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弗吉尼亚地区的詹姆斯镇落脚。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涌入北美殖民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蒸馏技术,美国威士忌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18世纪中叶,随着殖民地向美国内陆扩张,人们开始在当地种植制作威士忌所需的谷物,威士忌逐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饮品。

以“威士忌税”解救财政危机

1789年3月4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告成立,宪法生效,乔治·华盛顿被推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面对累累债务和乱成一团的财政状况,国会于1791年3月通过《国产酒税法案》,规定对用小麦酿造的酒类征收消费税(也被称为“威士忌税”)。美国时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为,对威士忌征收的消费税应该是政府征税中最易被接受的一种,而部分改革者更是希望以这项税收抑制“酗酒”。

这一税收的初衷是为增加国家预算收入,不承想,它竟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一些农民推向“万丈深渊”。

为威士忌而战

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威士忌酒酿造者多为农民,威士忌不仅是他们的日常饮品,更是解决谷物运输和储存问题的重要方式。威士忌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酒类消费税的征收,使得威士忌酿造者需根据其酿造成品的酒精含量缴纳每加仑20美分至40美分不等的税金。在当时,威士忌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加仑1美元,这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威士忌多是由小型作坊制作。缴纳“威士忌税”后,酿造者为转移成本,抬高酒价,普通劳动者再也不能开怀畅饮,难免心生怨念。有些小型作坊甚至关门歇业。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大型酿酒厂技术先进、产量大,成本消化能力强,并未受到太大冲击。这让西部民众感到不公。

于是,不公逐渐滋生了西部民众的不满,不满则助长了愤怒的火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抗税暴动一触即发。这些民众坚信,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税收负担,而不是被遥远的联邦政府摆布。退役军人、农民和威士忌酒酿造者纷纷加入抗议行列,抵制纳税。局势迅速恶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从羞辱税官到“凉亭山之战”,抗议运动愈演愈烈,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以布拉德福为代表的强硬派,主张用武力逼迫联邦政府废除“威士忌税”,他对民众说:“如果不支持我们,你们将不得不继续忍受税吏的蹂躏。”而温和派领袖布拉肯里奇及其支持者则坚持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武力抗税)在道德上无可指责,但却有违法度。”最终布拉福德的强硬立场获得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一支由上千名民众组成的抗税队伍袭击了宾夕法尼亚西部地区重镇匹兹堡,“威士忌税”武装抗税活动发展为反政府叛乱。

面对这一局势,总统乔治·华盛顿派遣特使与暴乱者谈判,但未能取得进展。于是,华盛顿召集了上万名民兵,亲自挂帅,镇压叛乱。

“威士忌税”余波绵长

尽管后来叛乱被平息,许多民众依旧拒绝纳税,很多酒商为了逃税,将酒厂迁到远离市镇的密林大山。

“威士忌税”引发叛乱的篇章就此画上句号,但它所触发的对税收制度的深刻反思,却如同水面上的涟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荡漾开来。“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公民的税收负担应当以其税收承担能力为基准进行公正分配。将过重的税负加之于税收负担能力较弱的个体,如同将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入民心,会引起公众的不满与怨怼。

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担任美国总统后,迅速取消了酒类消费税,威士忌酒商们得以松一口气。然而,税收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杰斐逊的继任者詹姆斯·麦迪逊在1812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又重新引入“威士忌税”以助政府渡过难关,好在几年后和平到来,这一税收又消失了一段时间。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联邦政府军费开支猛增,财政吃紧。为了筹集军费,联邦政府再度恢复了对威士忌酒的税收,再次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在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担任两届总统期间,约翰·麦克唐纳出任圣路易斯州国税局局长。他打着为总统竞选连任筹募资金的旗号,以权谋私,与威士忌酒业界勾结,拉拢威士忌厂商和销售店家,让他们隐瞒威士忌酒的产销量,瞒报一半税金。1874年,新任财政部部长本杰明·赫尔姆·布里斯托将这一政商勾结丑闻公之于众。这一事件加剧了民众对威士忌酒税的愤懑与抵触。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