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熏好的腊肉陆续进入数字化包装生产线,3台机械臂精准地完成装箱、扫码、码垛等工作……寒冬农闲,重庆市城口县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却一片繁忙。
“我们测算,每生产销售1吨城口老腊肉可带动10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重庆市城口县老腊肉行业协会会长、城口县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友安介绍,城口老腊肉作为城口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一头连接着全国百万吨份额的腊味市场,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当前,城口县发展老腊肉精深加工产品6类18种,城口老腊肉年销量达1.2万吨,品牌价值达6.9亿元,带动全县60%以上的农户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城口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围绕打造城口老腊肉5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持续优化“政策找人”“分级分类”工作机制,落实落细支持腊肉“原料—加工—销售”全链条企业的税费优惠,强化跨部门协同,防范政策执行偏差等各类涉税风险,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我们借助现代科技智能化手段,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革新升级,实现了从原料的选取、腌制、熏制到成品包装、仓储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赵友安介绍,最近几年公司通过引入智能识别系统和精准配比设备,改变了传统生产效率较低、质量控制不佳及标准化生产较难等问题,让生产环境更加稳定可控,产品的保质期得以延长,口味也更纯正。
“智能设备的更新,让企业资金周转一度成了难题。”赵友安说。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研判,为企业“画像”,精准推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六税两费”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等税费优惠政策,同时依托征纳互动平台、税企微信群等平台,辅导企业税收业务。近两年,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320万元。得益于政策红利,企业已完成2000平方米的智能车间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23年1月—2024年11月,该公司缴纳税款超96万元。
目前,城口县累计培育养猪散户1.88万家,养殖大户65家,企业41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老腊肉生产加工企业33家,小作坊128家,农家工坊248家。针对不同类型的腊肉生产加工企业,城口县税务部门开展分级分类纳税服务和征收管理工作,针对企业涉税问题较为专业的特点,实行“税务所收集诉求、科室专家分析解决、科所联合辅导反馈”的链条式管理。针对散户作坊小而散的特点,通过城口老腊肉行业协会集中搜集诉求和征管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税费服务诉求联席会机制集中响应诉求、解决问题,各税务所按职责办理诉求,同时运用大数据开展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批量解决涉税疑难问题。2024年以来,城口县税务部门累计收集处理涉税诉求38件,解决急难问题17个。
同时,城口县税务局依托老腊肉行业协会,集中开展财税政策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收购台账,准确开展财务核算。该局还通过电子税务局“税企互动”功能,及时推送涉税风险预警,全流程防控企业涉税风险,推动老腊肉生产加工企业合规经营、诚信纳税、健康成长。
城口县泽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腊肉加工企业。2024年7月,该公司因操作失误,将本不应该抵扣的农产品专用发票进行了进项抵扣,造成重复抵扣。城口县税务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及时发现并推送了该风险信息,辅导该公司进行进项转出,及时避免涉税风险。
近年来,从登场第21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到亮相第32届香港美食博览会,再到参加第22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城口老腊肉不断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城口腊肉能顺利出口,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专业辅导。”重庆美缀美食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松介绍,自2023年7月首次实现出口以来,公司已申报享受出口免税金额21.4万元,产品销往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助力城口老腊肉无忧“出海”,税务部门聚焦老腊肉出口贸易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分类管理档案,开展出口企业分类管理评定工作,梳理出口税收政策和申办退税流程指南,并落实一对一辅导协调机制,辅导企业做好单证资料和出口备案工作。同时,加强出口免税企业的风险管理,编制免税销售额同比异常增长、进项税额转出比例过低等风险指标,及时开展提示提醒,帮助企业避免免税销售额核算、进项税额转出不准确等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