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逛灯会、赏花灯,历来是中国人庆祝新春佳节、祈愿人寿年丰的重要民俗活动。
花灯又称灯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相传在汉代,民间已有了元宵节前后挂灯笼的习俗,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全国各地灯彩种类繁多,有用布制成的上海龙灯、古朴典雅的北京宫灯、造型各异的秦淮灯彩……如今,这些精美的灯彩仍然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传承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秦淮灯彩是中国灯彩的代表之一,有着“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据考证,秦淮灯彩源于东吴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起初是在皇家表佛时,点灯以表虔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灯彩逐渐走向民间大众,元宵节张灯渐成风气。到了唐宋时期,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秦淮灯会规模扩大。在明代,更是将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出现了秦淮河上放水灯、乘画舫赏夜景等活动。
秦淮灯彩之美,美在工艺精良。秦淮灯彩汲取中国传统纸扎、绘画、剪纸等艺术之长,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等诸多工艺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技艺特色。
秦淮灯彩之美,美在千姿百态。其造型简约大方、色彩瑰丽,有嫦娥、狮子等多种形象,在中国灯彩艺术大观园里别具一格。如今,秦淮灯彩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多,除传统灯彩外,又出现了一系列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灯彩,如“远洋轮船”“运载火箭”等。
秦淮灯彩的根脉在艺人。正是一代代灯彩艺人的坚守和创新,将秦淮灯彩传承至今。“有了这些灯彩,年味儿就浓了。”秦淮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陈柏华,制作灯彩已有40多年,在他的工作室里,存放着他近年制作的数百种灯彩。
陈柏华说,和北方花灯相比,秦淮灯彩的特点是色彩典雅、层次丰富。而他制作的灯彩则融南北特色于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陈氏秦淮花灯”风格。他希望,大家在春节赏灯的时候,不仅是看个热闹,还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年来,秦淮灯彩也在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走出国门。2018年初,陈柏华收到加拿大温哥华华人新春灯会的邀约,他和团队制作了12组灯彩,送往温哥华。近年来,陈柏华跟着秦淮灯彩已去过多个国家,每到一处,都深受海外民众喜爱。
春节申遗成功后,陈柏华干劲十足。他说,自己会把这几十年来搜集的灯彩故事整理汇编成书,通过持续性传承和保护,让秦淮灯彩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