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泥咕咕吹出动听“春意” 2025年02月07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胡冰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被写入春节申遗文本。随着2024年12月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浚县正月古庙会知名度再度扩大。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舞狮、旱船、竹马和背阁等民间社火展演接连不断,吸引着上百万游客来到这场华北最为盛大的古庙会,感受韵味独特的民俗文化。在这场民俗盛宴上,当地特有的民间工艺品泥咕咕,深受各地游客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庙会上的“畅销单品”。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浚县杨玘屯村,“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牌匾格外醒目。

“从腊月开始到正月,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订单不断,手中的活儿根本干不完。”记者来到浚县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宋庆春的泥塑艺术馆时,宋庆春正在仔细地给泥咕咕绘制线条。一旁的展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泥咕咕作品,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神采奕奕的神话人物,还有寓意吉祥的各种瑞兽,每一个都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浚县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工艺品,以黄河胶泥为原料,经选泥、晒泥、和泥、塑形、打孔、晾晒、烧制、上色等步骤制成,因尾部有孔能吹出“咕咕”声而得名。

“今年的订单比往年多了不少,尤其是外地的订单,增长特别明显。”宋庆春介绍,随着2024年12月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浚县正月古庙会热度越来越高,泥咕咕因此作为“非遗好物”参与了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等展销对接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以前,我们制作泥咕咕主要是供自己玩耍和在本地销售。现在,通过网络和电商平台,我们的泥咕咕可以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呢。”33岁的李卫雪,是杨玘屯村新一代泥咕咕传承人。大学毕业后,李卫雪回到家乡学习泥咕咕制作技艺,从一名“守艺人”成长为传艺人。在李卫雪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几名学徒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学习泥咕咕制作。“先把泥土揉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手捏出大致的轮廓,再用工具细细雕琢……”李卫雪耐心地指导着学徒们,手中的泥土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渐变成一只只灵动传神的“小蛇”。

在浚县,如今像李卫雪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泥咕咕制作的接力棒,将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开发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泥咕咕文创产品。农历蛇年春节期间,李卫雪将汉字“巳”的变体和蛇的现代卡通形象融为一体,设计制作出“蛇小巳”泥咕咕。新品刚一推出便很快售出4000多件,春节期间销量突破13000件。“希望通过‘蛇小巳’把新春的祝福送给大家,期盼大家在新的一年更红火、更顺利。”

李卫雪还告诉记者,为支持泥咕咕的传承和发展,当地政府在村里规划建设了泥咕咕文创产业园,税务部门及时跟进,协调多部门组建服务专班,梳理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产业经营者,高效提供发票开具、税费申报前置化辅导服务,助力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

采访快结束时,宋庆春拿起刚刚制作好的泥咕咕,吹响了悦耳的“咕咕”声。他说:“‘咕咕’也像春天布谷鸟的叫声,饱含着对新春的美好期盼。作为传承人,我也希望通过这门手艺,把厚重的中原民俗文化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