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突破140亿元,不仅领跑中国电影票房,更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刷新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
哪吒,这个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腰缠混天绫的神话人物,从今年新春开始,频创神话。
《哪吒2》圈粉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深层动能,是改革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持续解放,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水到渠成,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崛起的具体体现。正如《哪吒2》导演饺子所说:“没有捷径,只有死磕。”138家公司、4000多人的团队以“死磕”精神耗时5年,让中国动画产业完成了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突破。《哪吒2》是中国动画产业织造的“万鳞甲”,让世界看到了一幅中国文化新图景,也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蹚出了一条协作、融合之路。
《哪吒2》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它满足了观众对传统题材现代表达的需求。制作团队通过构建复杂的角色关系、丰富的故事情节,在影片中探讨了自我认同、反抗权威、亲情冲突、责任感等主题,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哪吒2》叙事精妙之处在于其能够平衡神话的宏大叙事与贴近人性的情感表达,正是这种植根于传统又与现代观众共鸣的双重性,展现了它的艺术高度。
《哪吒2》能获得如此成功,还在于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准确对接当下观众的情感与价值观。影片中多处细节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哪吒与敖丙由“混元珠”一分而来,他们的命运交织,展现了阴阳互补、和谐共生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片里还“藏”着不少文物宝藏,比如,结界兽的形象设计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像,东海龙王敖光的武器设计融合了商朝的青铜刀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果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哪吒2》打动全球观众的底层逻辑,那么技术加持则让这部古老神话故事焕发新生。《哪吒2》全片2400多个镜头中,特效镜头超1900个。特别是影片中“蛟龙入海”的场景,运用了创作团队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技术,使3D动画首次实现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让“蛟龙入海”的场景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中国神话故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活灵活现的视觉形象,降低了海外观众的理解门槛。
《哪吒2》成功的背后,还有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其中包括税收政策支持。据了解,当前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税收支持涵盖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多项税费,形成了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提升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信心。
当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的“哪吒”走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对中国文化创造活力、魅力与实力的生动展示。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中华文化IP火起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