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离境退税政策已成为各国吸引国际游客、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离境退税的核心在于运用税收激励增强外国游客对本国商品的消费需求。众多国家实施了各具特色的离境退税政策,以在入境旅游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适用对象。国外离境退税政策以非本国(地区)居民为主体,且对游客停留时长有明确限制。例如,法国要求退税申请者为非欧盟常住居民,年满16周岁且在法国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日本对持短期签证(90天以内)的外国游客提供退税服务。英国的退税政策面向居住在北爱尔兰和欧盟外的“海外访客”,包括短期游客、在北爱尔兰工作或学习但常住地在外的人员,以及计划离开欧盟至少12个月的北爱尔兰居民。
最低消费金额。在离境退税条件设置上,最低消费金额是普遍且关键的考量因素。各国对最低消费金额的规定存在明显差异,如法国要求游客在同一商家或集团内连续3天内消费满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60元)。日本规定游客需在贴有“Tax-Free”标识的同一商家单日消费满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42元)。新加坡规定游客需在贴有“Tax-Free”标识或加入eTRS系统的同一商家单日消费满100新元(约合人民币540元)。德国要求单次购物发票金额超过50欧元。
办理流程与方式。离境退税办理流程涵盖购物时、离境前和退税三个阶段,各阶段在身份验证、手续办理及款项领取等方面,均有明确操作要求,呈现多样化办理方式。在购物阶段,游客需向商家索取退税单并提供有效身份证明。例如,法国要求游客在购物时出示有效护照或经退税公司认证的居住证明。为了提升退税体验,法国推出了“Wevat-法国电子化自动退税App”,游客取得购物发票后可在App上生成电子退税单,离境时在机场或火车站旁的自动退税机扫描App的条形码即可申请退税。Wevat的另一优势是对单笔购物没有最低消费要求,外国游客在规定时间内购物总金额达到100欧元即可申请退税,对游客购物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
离境前的海关验证是退税流程关键环节。多数国家要求游客在离境时向海关出示未使用的商品原件、退税单和护照,以便海关进行查验并盖章确认。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游客需在离境前于海关柜台完成验证手续。德国要求游客在欧盟最后出境口岸的海关办理核验。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通过电子化系统简化流程,游客可在机场的自助终端或人工柜台完成海关验证。日本海关会随机抽查消耗品的包装状态,若发现拆封或使用痕迹,将要求补缴消费税。
在退税阶段,款项的领取方式具有多样性。游客可选择现金、信用卡或邮寄支票等方式,部分机场还支持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例如,新加坡樟宜、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罗马等机场均支持支付宝退税。操作流程为:游客购物时填写退税单,绑定支付宝手机号、护照号,离境前海关盖章后选择实时退税(扫码5分钟内到账)或邮寄退税(7个—15个工作日)。
退税范围与限制。在退税范围与运输方式的规定上,大部分国家作出了明确限制。多数国家允许对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等一般商品进行退税,但对食品、饮料、服务类消费(如酒店、餐饮)以及已开封或使用的商品加以限制。例如,法国和意大利规定,已开封的食品饮料、服务类消费以及商业用途商品不可退税。对于退税商品的运输方式,德国要求退税商品必须以个人行李形式带离欧盟,不得以邮寄或货运形式。澳大利亚规定,退税商品必须随身携带,若因尺寸或航空安全规定需托运,须提前向航空公司申报并获得许可。新加坡规定奢侈品、手表等需随身携带以备查验。这些限制措施旨在防止退税商品被滥用或转售,保护本国税收利益。
通过对上述国家的离境退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在适用对象上,退税类型通常是商品的增值税及特定商品的消费税,以境外游客为实施对象;在金额限制上,游客只有在旅游目的地国规定的商户购买商品或进行服务消费且达到规定金额,方能申请退税;在流程设置上,游客需在将商品带离旅游目的地国的关境时,方能申请退税,且离境的商品不能提前使用;通常要经过退税申请和退税审核的程序,得到退税主管机关(通常是海关)的认可后成功退税;在操作方式上,各国大力推广电子化退税系统,且系统功能、覆盖范围与用户体验等多方面持续优化,呈现日益完善的趋势。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