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红楼梦》。
在河北省廊坊市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里,戏剧成为游客与《红楼梦》对话的桥梁,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品味属于自己的那一部《红楼梦》。今年世界戏剧日前夕,记者走进这座戏剧的“幻城”,探访戏剧与文学、艺术、景观、娱乐等文化形式创新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推开一扇门,进入红楼梦”
走进初春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明媚的阳光下庭院中的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引来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打卡拍照。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由著名导演王潮歌亲自操刀设计,占地200余亩,以戏剧公园的形式,将4个大型室内剧场和8个小型室内剧场置于公园中,剧场之间点缀着108个各具艺术风格的情景空间和室外剧场。
这些各成单元的情景空间,表达的意象都与红楼梦有关。比如墙面上开出一面橱窗,其中摆放着明清风格的木质家具,仿佛《红楼梦》中人物生活起居的一个切面;在“其文若何”情景空间,房顶被镂空成一个个的方块字,在正午日光直射下可以在地面读出文字;“也罢”情景空间里一对半开的红漆宫门,朝着湛蓝的天空开放,引人展开无限的遐思……这样充满巧思的设计在园中俯拾即是。
“这对大门是我们的网红拍照点,关于它的设计内涵大家各有理解。一位游客曾对我说,大门朝天,正对着的是天上的太虚幻境,我们看着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也看着我们。”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运营服务召集人贾慧向记者介绍。在小红书App上,关于这座大门的打卡照和解读还有很多,有人说“门后是广阔的天空,也是光明的未来”,还有人说“推开一扇门,进入红楼梦”。
在园中参观,记者发现游客中有背着专业摄影设备的退休老人,有穿搭时髦的文艺青年,有穿着古装取景出片的女士,还有成群结队参加研学活动的中小学生,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欣赏方式,找到对红楼梦的个性解读。
是读者,又是主角
打开只有红楼梦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每天的戏剧表演时间安排,不仅有《真亦假》《有还无》《读者》3场大剧,还有《第三十五中学》《四水归堂》《只有红楼梦》等10余场小剧,晚上还有室外剧场表演和灯光表演,游客只用1天刷不完所有剧目。
戏剧,是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主角,但它不是被供在戏台上的“老古董”,而是贴近每一位读者的“新故事”。
“我们没有再现一个大观园,没有再演一遍《红楼梦》,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借《红楼梦》讲出了当代人的故事,表达了当代人的价值观。”贾慧说。
在戏剧幻城中,有一个剧场叫“我就不喜欢红楼梦”。贾慧说,在剧场的设计理念中,创意性地运用了当下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有人不爱读《红楼梦》,但在这里体验后,产生了读读《红楼梦》的想法。
幻城中的剧目把关注的目标放在观众,也就是《红楼梦》的读者身上,与时代紧密连接。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也可以在行进中观演,还可以和演员互动,仿佛置身剧中。在剧情设置上,剧目将《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有机融入读者所处的或经历过的年代,用读者的故事来架构剧目。比如《二商店》这部剧,讲的是“贾宝玉”在1974年的故事,主人公王志刚爱读《红楼梦》,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相同,只是他生活在那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于是发生了不一样的故事。观看这些剧目,让人有一种感觉,《红楼梦》可以穿越时空,进入每一种生活。
拓展戏剧的消费边界
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落地廊坊,其中的戏剧共创和快闪活动就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举办。“国内外不少演员、戏剧学院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我们在业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有了提升。”贾慧说。
戏剧幻城内有餐饮小车、文创商店,有结合校园主题建的“毕业季大食堂”,幻城外还有配套的商业街区可供游客消费。
文创商店中,有以《红楼梦》为灵感的通灵宝玉,有以情景空间为背景的雪景冰箱贴,还有金陵十二钗人物盲盒……这些周边产品都是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设计制作的。这家2023年7月开始对外开放的戏剧公园,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公司设有税务总监,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来处理税务事务。
“我们享受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适合文化产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增值税退税政策、企业所得税加计抵减等。”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税务负责人李晨铭告诉记者,企业因此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新的运营模块中。每当有新政策出台,企业会及时参加廊坊市税务部门举办的政策解读会,上税务局官网了解新政策。廊坊市税务部门会定期到企业开展税务检查或风险评估,提供税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确保合规经营。
以戏剧为载体,将《红楼梦》主题进行贴近现代人生活的创新表达,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抓住了当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不断拓展着戏剧的消费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