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8日,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琼海博鳌举行。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次年,首届年会盛大开幕。25年来,海南博鳌这个曾经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的滨海小镇,因博鳌亚洲论坛而闻名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理念、税收遵从等方面的变化,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华丽蜕变。
产业结构:从“渔舟唱晚”迈向“三产协同”
25年前,博鳌镇的税收主要依赖农业税。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此地。自此,博鳌镇的税源结构持续优化,旅游业、医疗服务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20多年前,博鳌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胡椒、水稻等,产业结构单一。”琼海市博鳌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博鳌亚洲论坛带动下,博鳌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次年,琼海市旅游业总收入为8.94亿元。2024年,琼海接待游客达10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18亿元,相比2002年增长1021%。博鳌亚洲论坛为琼海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博鳌镇沙美村村民表示:“随着博鳌论坛建成,政府大力改善交通和环境,村子变美了,游客增多了,我们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收入得到大幅增加。”
国家税务总局琼海市税务局收入核算股股长杨颖令介绍,会议会展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博鳌亚洲论坛主会场所在地东屿岛,已形成“会议经济税收生态圈”,琼海市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逐年上升。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吸引众多高端医疗企业和项目入驻。2024年,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使用案例突破2万例,拜耳、强生等30余家全球药械巨头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据乐城先行区管理局数据,2024年,先行区引进75种临床急需进口特许药械,接待医疗旅游人数41.4万人,营业收入57.0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36.8%和21.4%。
绿色发展:从“近零碳”到实现“零碳”
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让博鳌乃至琼海成为投资热门地。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前来投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过去,琼海的投资以本地企业为主,领域较窄。”琼海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影响力提升后,外地企业、外资企业开始关注琼海,投资领域拓展到旅游、医疗、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博鳌亚洲论坛长期带动下,2024年,琼海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8.6%,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占比达35.2%。2024年12月,琼海市在“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与47家企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资额达121.765亿元。“这些重大项目落地,将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成为琼海经济新增长极,带来可观税收收入。”琼海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琼海市税务局落实海南自贸港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健全绿色税收征管机制,落实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品免税或减税政策,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税收监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在绿色税制引导下,博鳌全口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9年的约1.2万吨降至2024年的470吨,减碳率达96.2%。“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已实现全域零碳运行,并于2025年3月更名为“博鳌零碳示范区”,成为中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范例。
税法遵从:从“事后应对”走向“事前防控”
25年间,琼海企业对税收风险防控,实现从“事后应对”“被动补缴”到“事前防控”“主动合规”的转变,税务合规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在企业办理税务事项更加规范、主动,申报准确率显著提高。”琼海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负责人谷静说,“这得益于企业涉税理念转变,也体现了税收工作成效。”谷静介绍,税务部门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和直播课堂,为企业解答税务合规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税务管理明细表,规范记录涉税业务,确保税务活动有章可循。“当前,发票管理是税务工作的重点之一。”谷静说,“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涉税典型案例,引导企业查找税务短板,关注增值税发票管理和出口退税等问题。”
据介绍,琼海市税务局引导企业健全发票开具、接收、审核、保管等环节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发票管理合规。同时实施“一揽子申报比对措施”,按月核对企业申报数据,比对备案信息,重点关注博鳌房地产企业视同销售形成的销售收入,确保发票开具真实准确。
税务部门还联合博鳌镇人民政府构建“政府主导、税务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税收共治体系,通过跨部门数据交换识别税收风险点,实施动态信用管理,大幅提升了博鳌镇企业的税收遵从度。
博鳌的蜕变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