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大陈岛“垦荒税收往事” 2025年04月14日 版次:08 作者:劳晓峰 王齐羽

大陈岛坐落在东海之滨,是台州列岛的主岛,距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约52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见证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还记载着一段筚路蓝缕的税收往事。

1 第一位“垦荒税务人”

1955年2月大陈岛解放,国民党军队逃离时在岛上大肆破坏,并将岛上居民强行掳至台湾。此时的大陈岛,只剩一片荒芜。

为了开发建设大陈岛,当年11月,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组建。1956年1月,第一批垦荒队员登上大陈岛,到1960年7月,共有467名垦荒队员陆续上岛。经过垦荒队员的努力,大陈岛农渔业生产逐渐恢复,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大陈岛的发展历程中,税务人积极参与,作出重要贡献,几代税务人共同谱写了一部大陈岛“垦荒税史”。第一位登上大陈岛的“垦荒税务人”,就是后来的大陈税务所所长——金尧舜。

1957年,大陈岛垦荒的第二年,在黄岩县财政税务局工作的金尧舜被派往大陈岛,24岁的他搭渔船颠簸五六个小时终于上岛。当时大陈岛没通电,没有办公用房,没有食堂,用水也很紧张。岛上粮食、蔬菜不能自给,全靠从内陆运过来,吃不到蔬菜是常有的事。金尧舜对海岛生活很不习惯,但他说:“我是党员,党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一个人、一盏灯、一间房,金尧舜作为岛上唯一的税务干部,独自坚守19年,直到1976年,才迎来了第二位税务人。

由于大陈岛交通闭塞、人口不多,金尧舜成了大龄青年。一位在岛上工作的干部见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就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他,两人结婚后金尧舜本可以此为由调离海岛,但他却动员妻子也调到岛上工作。他郑重提醒在自来水厂做会计的妻子:“我在税务所工作,你一定要把账做好、做明白,不要偷税漏税。”夫妻俩在海岛一直相濡以沫。

艰苦的生活使金尧舜得了严重的胃病,有一次他胃病发作,被渔船紧急送到浙江省台州医院,胃切除了4/5才保住性命。1985年,52岁的金尧舜因身体欠佳离开大陈岛,此时他已经在岛上工作了28个春秋。

金尧舜在大陈岛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筹建大陈税务所办公楼,1986年办公楼建成。2019年,78岁的金尧舜因病不幸去世,他亲手筹建的税务所大楼,成了岛上税务工作的实物见证。

2 16位陆续登岛的守望者

大陈岛垦荒结束后,垦荒队员大部分被安排回温州和台州工作,而税务干部却“陆续上岛”,1957年—1998年,除金尧舜外,先后有16位税务人到大陈岛工作。

任正定是第二个上岛的税务人。他先是作为上海知青回黄岩老家插队,随后参军,卸下戎装后,他选择到黄岩县财政税务局工作,并主动报名到最艰苦的大陈岛锻炼自己。他在一份总结中写道:“我知道大陈岛工作艰苦,但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考验一个人的思想,你不做我不做,谁来做这个工作?”

1976年,任正定的到来让金尧舜终于有了同事。跟金尧舜一样,任正定也动员妻子、孩子搬到了岛上,一干就是20年。

大陈岛远离内陆,雾多风大,气候潮湿。遇到雾大风大的天气客船就会停航,每年停航天数一般都在60天以上。

来自山区的“垦荒税务人”陈接兴说,有一次他和同事在回岛上班途中,船颠簸得特别厉害,上岸后看到码头上全是接船的乘客家属,一问才知道,原来大家听说这艘船扛不住风浪,要沉了,所以都跑到码头来等候亲人平安归来。

岛上的税务干部通常每月上班三周,再集中休假一周,但离岛或回岛时遇到停航,耽误几天休假是常事,如果遇到孩子、老人生病等急事,几天回不了家,那种身处海岛的隔离感、无力感让人十分焦虑和无助。

生活的枯燥与孤独也是小岛生活的一大困难。青年税务干部上岛后最普遍的业余生活,就是把上大陈、下大陈两个岛的角角落落走完一遍又一遍。他们说,到了修船季节,修船发出的“哐当哐当”的敲击声,虽然吵得有些人难以入眠,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证明身边尚有人间烟火的最美乐章。

3 “一元一元地收、一年一年地干”

税收工作的“垦荒”也十分艰难。徐芬娟是17位“垦荒税务人”中唯一的女性,她原来在岛上的综合商店工作,老所长金尧舜见她做事有板有眼,为人开朗稳重,招干时就动员她来税务所工作。当时,岛上不少渔民对在海上捕点鱼还要缴税不理解。干了税务工作后,徐芬娟的工作就从平静快乐的“给”变成了苦口婆心的“取”。

有时,税务干部还要冒着风浪上渔船收税,遇到渔民不配合,不得不“跳帮”上船,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海里。就是这样,“垦荒税务人”一户一户地走、一元一元地收、一年一年地干,点滴税款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库“大海”。

在这个偏僻的海岛,税务部门是少有的几个执法部门之一,是地方政府的有力帮手,也是危急时刻群众心目中的依靠。笔者翻遍17名大陈税务人的档案,没有一个人在相关资料中描述过坚守海岛的艰苦。问他们苦不苦,他们总是平静地说:“习惯了,别人眼中的苦也算不得苦了。”

他们说,岛风潮湿,钢铁容易生锈,但我们的思想从来没有生锈过。1957年—1998年,大陈税务所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一起税收违纪事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品格和才干,离开大陈岛后,绝大多数大陈税务人先后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海岛工作磨炼而成的坚毅品格、奋斗精神、独特才干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大陈税务所副所长陈雪法,坚守海岛12年,练就了一手极为娴熟的珠算技能。徐芬娟、陈接兴先后完成了大学函授课程,取得了大学文凭。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冯展“逆袭”成为全省税务系统计算机业务的高手,参与全省税务系统大集中软件的开发和上线,被浙江省税务局授予三等功。丁坚不仅最早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多才多艺的他如今还成了小有名气的运动、摄影达人。潘建国因刻苦学习、业务出众被选调到台州市椒江区稽查局,成了一名稽查能手,在岛上时他经常与外地朋友通信,他细心保存的书信、奖状和各种资料成了“大陈岛垦荒税史展馆”的珍贵展品。吴海滨成了令人信赖的“外交大使”,与其他部门对接的大小事情都由他负责,从不掉链子。

素质全面的王卫国,既能带队伍又熟悉业务,获得过浙江省税务局二等功等荣誉。刘建明始终一副古道热肠,对单位和身边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十分热心。王超英参加税务工作前当过民兵,持枪站岗的照片至今还被陈列在“垦荒精神展陈馆”“青垦馆”等展馆中。沉稳睿智的陈晨屡次被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救火”,忠诚可靠、勤奋踏实、精益求精是他不变的品格。

大陈税务人成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群体,大陈也成为台州税务人心目中一个独特的精神高地。

4 税务所旧址建起“垦荒税史展馆”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渔业税收负担逐步减轻,税收征管也实行自行申报、集中征收。1998年8月,大陈税务所撤并,大陈税务人陆续回到城区工作,税务所办公楼托管给了当地政府。

2023年2月,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椒江区税务局局长不久的陈军华,听说了大陈岛的税收往事,抽时间到大陈岛调研了解情况。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陈军华看到岛上的建筑,一下勾起了过去的记忆。他决定将税务所老楼保存好,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他立即向时任台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康忠立作了汇报,得到充分肯定。康忠立要求以适当形式打造成党性学习教育阵地。陈军华迅速与当地政府沟通,妥善安置当时尚住在税务所老楼的住户。陈军华建议把税务所旧址改造成“大陈岛垦荒税史展馆”,得到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台州市椒江区税务局迅速组织专班,整修税务所老楼,收集当年老物件,发掘出许多历史资料,并尽可能按当年的样子进行布置。

税史展馆建设过程中,陈军华多次上岛,从老物件展陈到背景音乐选择都考虑周全。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展馆初步建成。2023年10月,新任台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卓然意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带领台州市税务局中层以上干部集体前往大陈岛举行开馆仪式,回顾光荣历史,牢记初心使命。

走进这座4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仿佛穿越到了当年“垦荒税务人”的峥嵘岁月。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无声地述说着那些动人往事。正如卓然所说:“这段‘垦荒税史’不仅是椒江的、台州的,也属于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所有税务人!”

(作者分别为浙江省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干部)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当天前四版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中国税务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