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费争议往往涉及多部门及参保登记、欠费追缴、法律救济等多个环节,如何推动多部门从“各自忙”变“同步跑”?在劳动争议与社保争议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如何打破部门壁垒,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又助力其职业发展?
面对这些难题,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崇明区税务局牵头建立“12个政府部门—5个市级园区—18个乡镇”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机制,探索出一条“联席共治、风险共防、服务共融”的服务路径。
联席共治:争议事项并联处理
随着社保费征管职责划转,崇明区税务局涉费争议处置压力随之增大。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崇明区税务局接收处理的社保工单、信访案件同比增长51.5%,其中跨部门复杂案件占比近三成。
“社保费征缴涉及面广,争议处置情况复杂,各政府职能部门间沟通协调、信息交互等均需耗费较长时间,发挥综合效用并不明显。”崇明区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科副科长张安坦言。
为了扭转这一工作态势,去年下半年,崇明区税务局联合人社、医保、司法等多部门及各乡镇园区,探索建立社保费争议联合处置机制,并设计争议处置流程图,推动形成社保费争议“信息即时交互,事项并联处理”协同生态。
以联合处置机制运行后处置的一起涉费信访案为例。7名新产业工人在离职时发现2011年—2018年期间的社保费仍未缴纳进账户。经了解,他们所在企业辗转多次跨区迁移至崇明区,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对跨度久远的账目不清楚,导致事情陷入僵局。基于联合处置机制,崇明区税务局对新产业工人反映诉求一口受理,同时直联人社部门快速为他们完成参保登记、核定费额等流程。“过去处理这类问题效率很低,现在各部门协同作战,很快解决了问题。”参与处置的工作人员说。
截至目前,崇明区税务局已联合多部门处置解决社保争议案件59件,涉费信访数量呈现下降势头,缴费人满意度达95%以上。
风险共防:分类管理欠费企业
崇明区税务局通过“数字画像”对社保费欠费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欠费金额、被投诉举报次数等因素,将其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该局联合区社保、信访等部门对辖区企业进行“风险扫描会诊”,打造纵合横通、条块联动的风险共防方式。
“多部门工作的环环相扣、紧密连接,让企业更重视社会责任,让职工更信任‘联合处置’。”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企业服务部经理朱柳说。
此前,有23名职工代表上门反映企业欠缴社保,崇明区税务局综合企业欠缴社保费金额、被投诉举报次数、生产经营状态等情况,初步判断企业已存在一定风险。该局当即启动联合处置,与人社、医保部门一同为企业和职工双方解释现行政策,与法院深入沟通,提前做好强制执行前的材料准备,与信访部门同步进行舆情监测,大大降低了单部门风险,最终为全部80余名企业职工补足了欠费。
“多部门联合解决问题,我们放心!”职工陈先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服务共融:多部门共推“纾困套餐”
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成立十年来信用等级保持良好,近期业务资金回笼周期导致现金流困难。崇明区税务局通过日常管理识别出该公司已欠缴30余名员工社保费,及时联动多部门定制“纾困套餐”:税务部门精准扫描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人社部门提供稳岗培训,所在园区协助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几个部门合作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让我们感受到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该企业负责人张伟感慨地说。
联合处置机制运行4个月来,成效已然显现。仅今年第一季度,崇明区税务局就化解社保费举报事项17件,征收社保费334.93万元;协调处理举报事项51件,帮助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达成和解。“企业主动咨询政策的多了,同一诉求重复来访的少了,反映问题时情绪更平稳了。”基层税务管理所负责人张昊说。
联合处置机制推出后,崇明区税务局联合各部门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社保相关服务。该局协同社保部门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市民通过音视频通话即可远程办理社保业务;会同人社局、镇政府等多部门开展专场招聘会,提供“社保费争议处置+再就业”打包服务。“争议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服务的良好契机。”张安在崇明区税企座谈会上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