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河南省兰考县仪封镇的蜜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蜜瓜。走在仪封镇的街道上,不时可以看到“京牌车”。
这些表皮金黄、果肉香甜的“兰考蜜瓜”经过分拣包装后,将搭乘冷链物流车,跨越700公里,抵达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北京新发地市场),最终走上首都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条跨越地域的供应链,不仅是农产品的流通路径,更折射出北京新发地市场与仪封镇蜜瓜产业的深度联动。
北京新发地市场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量超过1400万吨,承担着北京市80%以上的果蔬供应。近年来,北京新发地市场通过“市场+基地”模式,与全国500余个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直供合作,仪封镇蜜瓜便是其中的重点对接项目之一。如今的仪封镇,已经实现了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深度绑定”,经常有来自北京和省城的人来洽谈合作。记者到兰考县搏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搏洋农业)采访时,恰好看到办公区停放着三辆汽车,车牌分别是“京A”“豫A”和“豫B”。
“2017年,张玉玺董事长发现兰考有滞销的蜜瓜,就让我到兰考来采购,没想到就此扎根兰考。”搏洋农业负责人张宗志介绍,2018年成立的搏洋农业,通过“五统一”模式(种苗、农资、技术、品牌、销售)串联起全镇33个合作社,建立4000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并与新发地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解决农户“种易卖难”问题。2023年,搏洋农业带动仪封镇蜜瓜种植面积从3000亩扩张至1.2万亩,公司营收突破2亿元,带动农户亩均收益达6800元,较分散种植时期增长230%。
张宗志介绍,在仪封蜜瓜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针对仪封镇土壤沙化、病虫害频发等问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20年起与搏洋农业合作,研发抗病性强、糖度高的蜜瓜新品种“豫兰1号”。经过3年田间试验,该品种亩产提高至4500斤,糖度稳定在15%以上,且耐储运性显著增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还开发出“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使灌溉用水效率提升40%,化肥使用量减少25%。
现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蜜瓜生产管理云平台”已接入仪封镇85%的种植大棚。系统通过土壤传感器和气象预警模型,实现水肥精准调控,节水率达40%,化肥用量减少28%。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组织的测产验收中,应用该系统的示范基地亩产达4860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62%。
产业升级,带来了各方面效益的全面升级。开封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度产业振兴评估报告》显示,2018年,仪封镇蜜瓜产业总产值仅为0.5亿元。到了2023年,仪封镇蜜瓜产业总产值已达7.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0.8万元增长至2.6万元,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的产业支撑。正如张宗志在2024年兰考蜜瓜节上的发言:“我们种的不仅是瓜,更是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