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访】热播剧《长安的荔枝》日前收官。剧播期间恰逢新鲜荔枝上市,联动带火了荔枝相关周边。各大品牌纷纷借助这颗来自盛唐的“荔枝”,为品牌及产品增加热度和销量。各品牌中,百果园凭借剧中同款“妃子笑”荔枝,以多种玩法抢“鲜”出圈,相关话题量已过亿,仅荔枝品类销售金额已超7700万元。
最近,《长安的荔枝》热播,让广大观众熟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故事。由于无暇追剧,记者利用业余时间快速阅读了一遍马伯庸同名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在脑海中打转:在那个遥远的唐朝,为了博得“妃子一笑”,可以不计成本地将荔枝从4600里外的岭南运到长安。如果把运送荔枝看作企业的一个项目,其中的成本该如何控制呢?
由于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在没有冷链保鲜技术的唐朝,对数字十分敏感的“荔枝使”李善德,先从商人处借钱,就运送新鲜荔枝的可行性做了一系列试验。试验成功后,李善德向右相杨国忠提交了一份“可行性报告”。经杨国忠同意,李善德凭其令牌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正式实施了“荔枝运输计划”,并因此造就了诗人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名场面”。
长安的妃子和皇亲国戚,因吃到美味的新鲜荔枝笑了,但李善德心里感到很惶恐。荔枝运送任务完成后,李善德进行了数据统计:运送荔枝全程所涉水路驿站总计153处,每个驿站月均用度40贯,半年计有36720贯;每个驿站附户按40户计算,一共有6120户,丁口约万人;荔枝钱支出大约2万贯。总体算下来,完成一次荔枝运送任务,总支出约56720贯(根据综合购买力法和贵金属等价法折算,唐朝的一贯钱大约为现在的700元——作者注)。李善德深感此运输项目“靡费非小”的主要原因,是“度支无从计划,藏署无从扼流,比部无从稽查,风宪无从督劾”,可谓劳民伤财。由于良心难安,李善德果断拒绝继续担任以后年度“荔枝使”。
“项目成本监督缺位,本质是项目管理中计划、执行、审计、监督四大核心环节集体失效带来的系统性失控。”作为一家资本运营公司审计和风控合规部门的负责人,马丽娜近期正在思考《长安的荔枝》反映的成本监督缺位问题。在马丽娜看来,出现成本监督缺位的常见原因,是业务端野蛮生长、财务端被动支付、审计端抽样局限、监督端反应滞后,最终形成管理盲区。从审计监督的角度看,既要尊重“送荔枝”的急迫使命,也要建立起一套“精准计量、风险可视、全程闭环”的内控体系。
李善德恐怕没有想到的是,120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控制成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做法,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而不断升级。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面费用管理”,并建立了从申请、支出、报销、核算、入账到归档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从组织架构、成本中心、预算项目等多维度,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管控预算,严格防范预算编制与执行出现“两张皮”。
“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对税务内控日益重视。”中汇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宇轩认为,企业税务内控体系要控制的,不仅仅是税收支出,还有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在实践中,无论是从集团总部到每个成员企业的纵向管理中,还是集团企业和成员企业内部的横向管理中,税务内控都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并购项目中,如果潜在的税收成本太高,收购方很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同时,如果一个项目存在较高税务风险,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商誉损害,大概率也会被叫停。
郭宇轩告诉记者,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生产环境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直接人工成本下降,而制造费用、研发费用支出比例大幅度提高。企业产品本身的数字化和整个管理方式的数智化,让企业的成本控制有了更加广泛、便捷且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不少企业正在加快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支出是否合理、流程是否规范、凭据是否完备等,都有一整套系统进行审核,确保财税管理团队能及时发现与税有关的问题并有效处置。
华润医药税务总监刘梅告诉记者,在《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从岭南向长安运输荔枝的任务属于“被动接盘”,一开始缺少对这个运输项目的全面了解,这也是导致后期运输成本远超预期的关键原因所在。这对税务总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提前参与重大项目的战略规划,将税务内控嵌入业务流程,提前预判成本控制点和风险管控点。即便“被动接盘”,也要主动控制项目成本,主动控制项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