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虚开风险不容忽视

2017年07月04日 版次:06        作者:北京市房山区国税局局长 濮璐

本案是一起国企参与的虚开发票违法案件。

在人们的印象中,国企通常经营规模大,并且核算较为规范、信誉良好。也正因此,目前一些虚开违法分子“盯”上了一些国企,通过中间人介绍骗取企业信任或利益诱惑等手段将个别国企“拉下水”,作为其虚开链条中的“洗票”环节,以提高其运作的虚开“业务”的可信度。

本案中,涉案国企接受虚开发票成为违法虚开链条中的一环,除企业负责人急于增加业绩、法律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外,也凸显出部分国企在内控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在经营业务审查、涉税业务风险防控等方面缺少监督制约机制。

本案企业的违法情形,为部分国企敲响了警钟。在企业经营活动跨地域、网络化,业务日趋多样化的当下,国企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持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切忌因片面追求业绩和利润,而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对于税务机关来说,也应以此案为鉴,加强央企、国企的税法宣传和税收监管工作,通过定期开展针对性涉税辅导、帮助企业审视完善内控制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降低企业违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