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御风行,壮士战北京。雪飘枫叶红,霾劲日照阴。伏案谋良策,驱车走泥泞。但使飞将在,何处不射鹰。”这是我两年前写的一首诗。每当我看到这首诗,就会想起那次难忘的北京之行。
“工作需要,到北京出差,大约3个月,有困难吗?”局长问。
“什么事情?”我不免好奇,从事税务工作近20年了,还没碰到过要出差几个月的事。
“关于出口退税方面的,具体到北京商议。”局长口气很严肃。
“好的,我回家里安排一下。”在回答的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一丝不安,太太经常出差,十天半个月不在家。我再长期出差,四年级的儿子学习怎么办?但是,作为一名党龄比工龄长的税务干部,我不能和局长“SAY NO”。
2015年10月18日,乘上北上的高铁,我来到北京。很快我就接到了任务,参加历时3个月的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专项整治工作。
北京打骗工作组由来自上海税务机关各个区局、分局的16名骨干组成。我们的团队把深入检查作为赴京“赶考”的第一要务,大家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参与选案、检查的整个过程,重点负责文字工作,报送总结和简报,撰写调研文章。
尽管当地税务机关给予我们极大帮助,但在陌生的北京开展工作,在与被调查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各种困难还是不期而至。企业得知我们是国家税务总局派出的工作组,表面上积极配合,暗地里销毁证据。我们进驻企业实地检查,企业早已把QQ记录、电子邮件全部删除;我们要求检查仓库库存,企业带着我们满北京转悠,找到的所谓仓库,根本不是要找的这家;我们对企业的上下游公司开展异地协查,跑遍了北京周边的货代公司……工作陷入僵局,我们倍感压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集思广益,慢慢理清了思路。
我们运用了信息化稽查手段。通过统计比对退税系统、金税系统、总局电税中心提供的数据,查找涉税疑点;通过对企业采集的业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的稽核、分析,找准检查的切入口。
我们厘清了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走向。取得疑点信息及时找寻对应的出口单证、采购合同、运输单据和付款凭证等;取得企业上下游商户的有关信息资料,切实提高协查精准度;取得公司及私人的银行账户信息,有的放矢核查企业账外收入。
我们还原了真实的进销情况。通过外调取得订舱单及海运、航运或陆运提单等,对疑点业务各个流转环节进行调查取证,结合企业资金往来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变动情况,深入了解物流情况,核实出口业务的真实性。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北京从深秋转为严冬。我们历经了北京的三次鹅毛大雪,白雪覆盖的首都仪态雍容,让来自上海的我着实兴奋;我们历经了北京常态化的雾霾,能见度极低,能感受到吸入的空气富含粉尘;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啥叫“思乡心切”,时间久了,多么思念家乡菜的味道,那碧绿的小青菜让人垂涎三尺,可现实只有大白菜倔强地向你微笑……
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打骗工作圆满结束。时任税务总局总会计师的孙瑞标高度肯定我们的工作,作出批示:打骗工作组克服困难,积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探索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途径、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历时3个月的专项工作中,我们的团队因打骗而结缘,我们不辱使命,为上海税务争光。回到上海,我常想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当人们专注地从事一项工作并取得成绩的时候,愉悦感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感到幸福;当单位同事欢迎我们归来,那一刻,我感到幸福;当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我展示优异的成绩单时,那一刻,我感到幸福。
(作者单位:上海市国税局稽查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