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沛泓 记者陈俊峰) 日前,“推进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服务深圳联席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香港税务学会、香港会计师公会和深圳税务师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会晤、交流,达成了四个共识:搭建深港涉税联席工作平台,打造“深圳版”的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执业内地新模式,规划实施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服务深圳的信息化管理,深港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多方支持。这标志着深港涉税专业服务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深港两地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深港涉税专业服务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深圳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可以考虑先把人才库建立起来,把深港合作的平台做大,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中国企业走回来,都大有裨益。”香港税务学会前会长、毕马威中国区企业主管合伙人龚永德说。毕马威是“四大”中第一家在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全球投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税收环境的迅速变化,需要大量涉税专业人士为引进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优质的跨境涉税服务,因此,借鉴香港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跨国企业集团与环球战略性投资者的经验,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及深圳特区作试点,开放涉税专业服务市场,鼓励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和机构为深圳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与内地事务所合作培养涉税人才,才能够满足国内外对涉税服务的长远需求。”RSM(罗申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香港所黄信安说。黄信安介绍,RSM香港所差不多每天都接到来自海外和国内的客户有关国内税务和跨境税务的服务要求。
香港会计师公会倡导及专业发展副总监蒋光伟建议深港双方进一步交流合作,通过举办跨境双向执业培训等方式,促进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学习中国内地税制,帮助深圳涉税专业人士了解国际法和香港税制。
深圳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四个共识是今后促进深港涉税专业服务发展的四个落脚点。
首先,搭建深港涉税联席工作平台,即深港双方定期举行会晤,开展深港涉税服务行业互访交流,举办跨境涉税业务系列高端培训等活动,深化合作交流。
其次,继续完善《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服务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理暂行办法》,于前期在前海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深圳版的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执业内地的新模式。试点将服务范围由前海扩大至深圳全境,进一步放宽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担任合伙人及开设事务所的条件。
再次,深圳市国税局目前正在规划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服务深圳的信息化管理。在深圳市国税局电子税务局二期涉税中介机构管理模块中,设置专用模块,对香港涉税专业人士进行信息采集,并向其提供与内地其他涉税专业人士同等的高效便捷的服务。
最后是深港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多方支持。深化深港涉税专业服务合作交流,为香港涉税专业人士服务深圳市积极创造条件,为两岸涉税专业人士开辟“粤港澳大湾区”涉税服务新市场和合作新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深圳市对香港一般贸易出口呈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长14.5%,占深港贸易比重由1997年的21.1%提升至2016年的28%。自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以来,截至2017年6月2日,深股通累计买入720.25亿元,港股通净买入328.87亿元,跨境资金整体流入391.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