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集团加大研发投入,从玉米秸秆中提炼出石墨烯

植物“黑金”中的税元素

2017年07月21日 版次:05        作者:本版稿件作者:本报记者 贠相忠 张同鹏 通讯员 邵宝林 董建华 祝雷

编者按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2016年以来,中国石墨烯企业爆发式增长,年度新增企业超过700家,其中研发类企业约占43%。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300多名科研人员长达7年的不懈攻关,最终成为全球唯一一家用植物秸秆为原料提炼石墨烯的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内的税收激励政策,功不可没。

提炼石墨烯:7年攻关终“圆梦”

“这是我们从玉米秸秆中提炼的石墨烯,是世界上第一块玉米电池。我们完成了李克强总理交代的任务。”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说。

济南圣泉集团与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300多名科研人员长达7年的不懈攻关,最终成为全球唯一一家用植物秸秆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企业。

目前,圣泉集团不仅从植物秸秆玉米芯中创造性地生产出了生物质石墨烯,而且将生物质石墨烯与锦纶、腈纶、氨纶、羽绒棉和维尼纶等全化纤系列材料成功复合应用,打造出了超越传统纺织纤维功能特性的内暖纤维、内暖烯孔和内暖绒三大系列新材料、上百个衍生产品。圣泉集团的全球首条年产100吨生物质石墨烯工业化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去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轮到唐一林发言时,唐一林当场展示了他们用玉米秸秆研发的生物质石墨烯内暖服饰,引起了总理的兴趣。总理很感兴趣地说:“如果你们能够在玉米加工方面有新的突破,国家将全力支持!”总理进一步指出,这不仅将减轻财政压力,还将增加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一年时间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现了从玉米秸秆中提炼石墨烯,并生产出石墨烯服饰、电池等系列产品,率先实现了从玉米秸秆到石墨烯应用的产业化、商业化,获得了“先发优势”的巨大经济效益。

研发加计扣除:实现税利“双赢”

唐一林告诉记者,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质量的提高无疑是这场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供给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发挥导向激励作用,不断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打造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圣泉集团通过创新,不断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变大变强,从一个连年亏损、负债300多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世界造型材料五大名企之一,走出了一条研发、应用、生产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圣泉模式”。集团旗下的6家高新技术子公司,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保持在10%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保持在3.5%以上;高新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保持在60%以上;平均每年为集团减免企业所得税额4720万元,占企业营业利润的9.5%。税收在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收入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动成本。

投入是创新的基础。圣泉集团每年的科研投入,始终保持占营业收入的3.5%以上。

“2014年,圣泉集团的营业收入40.18亿元,研发投入1.39亿元,享受减免税额4096万元;2015年,营业收入35.92亿元,研发投入1.42亿元,享受减免税额4305万元;2016年,圣泉的营业收入40.16亿元,研发投入1.63亿元,享受减免税额5137万元。”圣泉集团财务总监张亚玲说,“我们这些年连续不断、大量地投入研发费用,带来的是集团利润收入的不断增长,利润增长带来的是税收的增长。同时,我们享受税收优惠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税收优惠又激励我们投入研发,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这样的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保证集团实现快速发展。”

研发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更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目前,圣泉集团拥有研究开发人员455人,占集团总人数的14%。

落实税收优惠:收获“双增双减”

“刚开始适用政策的时候,我们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闹出了一些笑话。起初我们认为,只要是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一切研发活动,都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于是把用于秸秆粉碎的设备、费用,还有产品定价的市场调查费用,都列入了扣除范围,这些其实是不应该扣除的。现在,每当与研发费用相关的新税收规定一出来,税务人员都会及时来到企业,给我们讲条款、讲算法、讲要点,很细、很实用。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慢慢提高了政策适用水平,当然不会出现刚开始时的那些笑话了。”圣泉集团的财税人员王伟民说。

张亚玲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集团外聘人员劳务费、试制产品检验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以及与研发直接相关的差旅费、会议费,也纳入了研发费用扣除的范围,仅此一项,集团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就直接增加了123万元。预计2017年将增加享受税收优惠200万元。

“不仅如此,研发税收优惠管理程序简化,实行事后备案管理,相关资料留存企业,不需要拿到税务局审查。设置研发项目辅助账程序上的简化,使得我们的财务核算管理相应简化了许多。这样一来,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就变得更便捷、更直接。”

在谈到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时,张亚玲感慨地说:“‘创’字有个利刀旁,可以说‘创’字头上一把刀,研发创新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风险高。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减免和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收获了‘双减双增’的效果,减少了企业资金风险和企业技术创新支出的风险,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周转和企业利润,更加坚定了我们搞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去年,营改增全面推开,更加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预计2017年会给集团带来1000万元左右的税收优惠,集团税负将会进一步降低。”

支持基地建设 :找准升级“跑道”

当前,中国新动能正蓬勃兴起,形成“双引擎”。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

在一份2016年济南市创制鼓励企业研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报告中,记者看到,2012年~2015年,全市享受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的企业与金额同步增长,户数年均增长25.63%,加计扣除额年均增长31.43%。全市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加计扣除额占所有行业的78%。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呈现正相关关系。

去年以来,济南市推进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国家高新区、各地科技城、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建设,催动着济南创新如火如荼。

数据显示,2016年,济南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90.28亿元,同比增长6.2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3.65%,比年初增长1.02个百分点。2016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级6项。全年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4.79亿元,同比增长42.78%。2015年全市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税收减免优惠额共计13.3亿元,惠及企业25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额共计8.4亿元,惠及企业229家。

在创新转换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上,济南企业“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绘出了一道漂亮的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