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破获 盗用海关凭证虚抵虚开大案

2017年07月25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施斌 通讯员 林觉慈

违法分子“不简单”,其不但知晓粮油类经营企业使用海关完税凭证的核算情况,而且知晓海关与国税机关之间稽核系统的漏洞,并利用这一漏洞虚抵进项税额,再大肆对外虚开发票。面对这一有预谋有准备的高智商犯罪,税警双方迅速行动,及时遏制了违法分子的疯狂行为。

1 进项分析 4家贸易企业疑点重重

近日,宁波市国税局以370份失控发票为线索,跟踪追查,成功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逾10亿元的特大盗用海关完税凭证虚开发票案件。4家涉案企业盗用19份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1.19亿元;接受38家企业虚开发票1692份,涉及金额2.68亿元;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964份,价税合计达10.9亿元。目前,除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外,李某宽、李某其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落网,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2015年底,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国税局在分析审核企业涉税信息时发现,辖区内4家贸易公司接受的370份已认证发票,被山东省莱阳市国税局认定为失控发票。在对4家企业信息进行核查的过程中,税务人员发现,4家企业成立时间都为2015年9月24日,企业代办注册的经办人均为李某宽。

4家企业的异常情况引起征管部门警觉,税务人员仔细研究了征管系统中4家企业的报表信息与抵扣明细数据,发现这4家企业用于申报抵扣的22张海关完税凭证(其中3张比对重号未成功抵扣)填发日期竟然比企业开业登记日期还要早4个月。税务人员分析认为,出现这个情况是由于申报系统对海关完税凭证填发日期未实行监控,企业网上申报时,海关完税凭证只需信息比对相符即可自动完成抵扣,因为这一原因,4家企业能够利用比开业时间早几个月填发的19张海关完税凭证成功抵扣进项税额1.19亿元。

接受的370份发票为失控发票,用于抵扣的海关缴税凭证为开业几个月前填发,4家贸易公司在进项抵扣方面疑点重重,大榭开发区国税局税务人员认为其具有虚开违法重大嫌疑,果断采取措施,停止了4家企业的发票领购业务。

随后,大榭开发区国税局联络公安机关,抽调检查人员、征管人员与公安干警成立联合专案组,对4家贸易企业立案调查。

2 外调核查 亿元海关税单皆为盗用

涉案企业使用的22份海关完税凭证,涉及税额巨大,也是案件调查初期最突出的线索。专案组成立后,办案人员立即针对22份海关完税凭证涉及的地区,分头奔赴镇江、大连、广州、天津等地的10家海关实施外围调查,办案人员根据系统中查获的海关完税凭证号码,逐票查看了海关留存的原始凭证信息。经核实,这些完税凭证的报关进口货物多为大豆和小麦,而进口单位却根本不是4家涉案企业中的任何一家,而是14家粮油类大型国企。

办案人员了解到,为了方便部分大型粮油经营类国企核算,税务机关对其实行核定扣除的管理办法。这些企业向国外进口大豆粮食所取得的海关完税凭证,按规定一般只用于核定成本入账,而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

办案人员分析调查信息后认为,本案的违法分子“不简单”,其不但知晓粮油类经营企业使用海关完税凭证的核算情况,而且知晓海关与国税机关之间稽核系统存在凭证信息比对项目未完全覆盖的不足。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管理漏洞,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海关完税凭证,先申报虚抵进项,随后大肆对外虚开。可以说,本案的违法行为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的高智商犯罪。

3 辗转千里 票流核查锁定虚开证据

在对涉案的部分海关完税凭证调查取证后,办案人员开始着手充实违法分子虚开犯罪的证据链。然而此时手头有价值的线索并不多,只有一些涉税电子数据和4家企业人员的登记信息,专案组决定以企业对外开票信息核查作为下一步案件调查的突破口,对徐州、东莞、大连等地涉案受票企业实施外部调查。

经过办案人员的不懈追查,4家涉案企业对外虚开的违法事实逐渐显现:徐州L公司负责人孙某和范某承认以支付开票手续费的方式通过中间人张某,从宁波4家企业取得虚开发票价税合计9418万元;东莞C公司法定代表人许某承认,在没有实际购销业务的情况下,支付5.5%~5.8%开票手续费从中间人张某、袁某手中取得宁波4家企业虚开发票价税合计1.3亿元。此外,经过调查,办案人员确认大连Z公司存在接受4家涉案企业价税合计3.1亿元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在三地取证工作取得收效之际,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和公安部先后下发了广西、沈阳等地多家企业海关信息被盗用的案情通报。专案组闻讯后,对通报中的相关案件信息进行了比对分析,确认这些海关信息被盗企业与本案4家企业使用的海关完税凭证所属企业相同。在多家企业海关信息被盗用相继案发的情况下,专案组决定转变思路,在调查下游接受虚开发票企业并取证的同时,重点查证4家涉案企业的进项信息,通过与对外开票信息互相印证,双向做实证据链条。

在长达数月时间里,专案组足迹遍及广西、广东、上海、天津等十几个省市,逐一对14家海关完税凭证被盗用企业的货物、资金和入账等情况进行了核实,并对4家涉案企业接受38家上游走逃企业虚开发票情况进行了调查取证。

通过对宁波4家涉案企业进项和销项所涉企业分别实施调查,综合取得的各项信息数据和证据,违法分子虚进虚出的证据链逐渐完备,违法作案手段也逐渐浮出水面:利用外地人员身份证注册多家公司,通过不法手段盗用企业海关完税凭证、接受上游企业大量虚开发票,以此虚抵进项,随后向全国多地企业大肆虚开非法牟利。

4 追踪布控 违法分子陆续落网

由于宁波4家涉案企业注册登记时使用的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均为盗用,这为专案组抓捕违法人员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办案人员了解到,4家涉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人员从未到过企业投资注册管理部门,也未到税务机关办理过业务,4家企业的相关事务均由代办人员李某宽,以及其亲戚李某其和胡某洋办理。通过到大榭开发区投资合作局外调,专案组获得了3人的联系方式和身份证信息,但是,案发之后3人已经失联。

在线索较少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只能从外围调查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专案组对徐州、青岛、东莞等地下游受票企业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张某虎、张某水、袁某旺、冼某等虚开中间人陆续浮出水面,随着张某虎、冼某等人的先后落网,犯罪嫌疑人李某宽的行踪逐渐浮现。在公安机关的跟踪布控之下,2016年7月,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宽在天津落网。

经办案人员讯问,李某宽对其伙同李某其、胡某洋开设4家企业,非法取得海关完税凭证、接受虚开发票虚抵进项税额,并对外大肆虚开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李某宽供述称,因企业取得的进项主要是大豆等农副产品,但开出发票的品目却为金属、塑料等,业务不“完美”,容易被税务机关识破。因此他们准备再注册成立10家公司,花几个月时间“完善”开票资金链,并逐步想办法使发票进项和销项品目一致,以做到“天衣无缝”让税务机关无法察觉,但没想到税务机关如此警觉,计划还未实施就已流产。

李某宽落网后不久,负责4家涉案公司对外开票业务的王某也被警方抓获。根据王某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在河北省对李某其进行布控追踪,2017年3月30日,警方在河北省廊坊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其,但案件的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胡某洋仍在潜逃中。

随着主要犯罪嫌疑人的相继落网,案件真相大白。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宽、李某其、胡某洋等人盗用他人身份证注册成立4家公司,非法盗用19份海关完税凭证申报抵扣进项税额1.19亿元,并通过支付2.5%手续费的方式,接受38户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692份。同时,以收取票面金额3.3%~3.5%开票费的方式,向33家企业无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964份,涉及税额1.66亿元。目前,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宽、李某其已被刑拘,胡某洋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王某已办理取保候审。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作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