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头上开税票,桐油灯下拨算盘,一人顶住几人干,夜以继日不疲怨。”陈先绪今年91岁,回忆起年轻时收税的情形,他说上面的这首打油诗,就是基层税务工作的真实写照。
而这张泛黄的照片拍摄于1951年。那一年,正值23岁的陈先绪(前排右)背着行囊,匆匆赶到湖南省湘潭县西部的小镇石潭赴任,与同事们一起拍下了入职后的第一张照片。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政权建立的同时,税收工作也百废待兴,各县先后组建起税务局。在第一批税务干部里表现优异的陈先绪,后来被上级委派到石潭税务所,再后来担任了石潭税务所所长。
“兹有陈先绪同志,23岁,男性,系湖南省湘潭县九区先锋乡棋岭村人,于1949年10月参加革命,现在县税务局石潭税务所担任税收员,工作系供给制待遇,特此证明。”一张1950年由湘潭县人民政府签发的革命职员证明书已经泛黄卷边,陈老抚摸着纸张上的繁体字,回忆起当初的热血岁月。
“那时国家底子薄,老百姓没有钱,征税不是很容易的事。下乡收税全靠两只脚,自行车是奢侈的,一个单位才一辆。天不亮就赶路,冒严寒、顶酷暑、翻山越岭、蹚水过桥,还要时刻注意票证和税款的安全。”陈老拿起一摞旧照片递给从湘潭县前来的青年税务干部,如数家珍地讲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陈老告诉我们,当年群众纳税意识薄弱,税收工作的推进遇到重重困难,税务干部讲政策、做工作,为了几毛钱税款磨破了嘴皮子。他笑说,稽查屠宰税的时候,因为想偷税的都在深夜杀猪,税务干部晚上偷偷出去守着,听到哪里有猪叫,就往那里跑。
那是一段带着泥土芬芳、筚路蓝缕的岁月。当年湘潭县税务干部不及20人,人员紧张,经费短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尽管如此,他们不屈不挠,用青春和热血夯牢了税收制度建立的地基。“我们工作热情很高,学习理论和钻研业务的劲头很足。大家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心要完成党所赋予的光荣任务。每个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一样,但需要的精神是不变的,有信念、有情怀、有行动,工作就能干出样子来。”陈老说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税收征管手段、征管条件开始不断改善。“我们统一了制服,最开始是那种米黄色涤卡布的短袖,肩上有红布包边的软肩章,精神极了。20世纪80年代办税服务厅还没普及,我们就背着布的斜挎包,揣着税票,走进大街小巷开票……”
泛黄的照片,荣誉的勋章,还有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工作证明,背后珍藏着陈老和与他一样平凡而坚定的税收工作者的风雨兼程。陈老缓缓把这些物件交到青年税干的手中,他要把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全部捐献给曾为之奉献青春的湘潭县税务局,也将不变的赤子之情传递给税务新机构的青年们。
“我从1950年开始工作,已经快70年了,参与税收工作是我青春中最有分量的回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一辈子最自豪的事。现在社会发展了,民族复兴了,多好的时代啊!希望你们不辜负时光,敢想敢做,能干事、干成事,把自己融入时代的大我,这样回忆起来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陈老嘱咐道。
临走前,陈老端详着税务干部送他的新税务胸牌,眼眸里依旧饱含着深情。似乎透过那熟悉的“中国税务”四个字,又看到了自己那满怀信念、栉风沐雨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