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和施老接触的几件小事在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一切仿佛就在昨日。时近一年半的时间,我有幸参与了发现、总结、宣传施星灿老人先进事迹的全过程,三进利川,三上北京,在学习中受到启迪,在工作中接受教育,是职责所在,更是人生幸事。
一张党费收据引起的关注
2011年7月上旬,由原湖北省国税局纪检组长李岩带队,我们一行人来到恩施实地督导创先争优工作。结束之际,我接到临时通知:改变行程,到利川去看看施星灿老人。
到利川去?看施星灿老人?见我一脸疑惑,李岩说:“还记得那1万元特殊党费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这时我才想起,恩施州局党组工作汇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原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同志,为庆祝党的90岁生日,自愿交纳特殊党费1万元,中央组织部开具了党费收据,中共利川市组织部专门编发了工作简报宣传表彰。
在利川市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宿舍楼内,我们找到了施老的家。走进面积不到7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第一印象是简单朴素,甚至有点寒酸,除了生活必备的床、柜、书桌,并无多余家具,但客厅的陈设却引人注目:三面墙上,分别悬挂着毛主席画像、天安门城楼图片和几块牌匾,在铜框红底牌匾上,用金字分别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与施老的交流中,他的话语并不很多,只是当我们问到客厅里悬挂的这些牌匾时,老人略显浑浊的眼睛瞬间明亮起来,语调坚定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之后又是久久的沉思。
那天,施老的女儿还向我们展示了老人的党费收据、参加抗美援朝的军功章和纪念章、学习笔记本、老人穿了几十年早已补丁摞补丁却仍然舍不得丢掉的衣服……
在利川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拜访了施老一起工作的同事、曾经工作地的干部群众以及施老资助过的学生,详细了解情况,最后和恩施州局主要负责人商定:省局工作组先回去,恩施州局继续组织力量,进一步发掘、收集、核实,形成系统性的材料,自下而上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回到省局后,李岩立即将施星灿同志的先进事迹向原湖北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勇同志做了汇报,刘勇当即指出,施老的精神契合时代需求,是我们党、我们税务系统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认真总结宣传好,并亲自向中央及省级媒体推荐,寻求舆论宣传支持。
一句铮铮誓言带来的启迪
8月下旬,受组织委派,我再次来到利川,对施星灿老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整理、核实、提炼,为省局党组决策提供依据。
可是,面对施星灿老人的感人事迹和近十万字的调查材料,我一直无法选定一个准确主题:
学雷锋?他捐款帮助了很多人,累计捐款十多万元,占他收入的三分之一。
艰苦朴素?他一件上衣穿了60年,一条裤子有47年的“裤龄”。
克己奉公?单位给下乡人员的补贴,他多年不领取;老伴想顺便报销80多元的药费,他没有答应;“来历不明”的慰问金,他不接受。
铭记职责?工作时,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离休24年,他从未缺席单位的组织生活会,时刻关注当地税收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
心怀大爱?他关心群众,也关爱家人。老伴去世时,他冒着寒风,悄悄站在楼下的角落里哭成了泪人;送老伴遗骨回老家安放时,他抱了一千六百公里,一刻都没有离身。
正在这时,我接到了省局打来的电话,领导们都很关心工作进展情况,我报告了当时的困惑,有领导启发我:“你还记得第一次见施老时,施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吗?”“记得,记得,‘这么多年来,我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施老坚定的神情一下子浮现在我的脑海。
“信仰”,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这是施老的心声;“信仰”,高举信仰旗帜契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这是刘勇对施老先进事迹的评价;“信仰”,做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者和宣传者,这是省局党组力主发掘施老先进事迹的原动力。
主题一经确定,思路豁然打开。2011年底,原中共湖北省国税局党组发出关于在全省国税系统广泛开展向施星灿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施星灿同志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显著特点,就是选定的信仰不动摇,认可的事情不后悔,看准的道路不回头,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我们向施星灿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就是要学习他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意志;就是要学习他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省局党组的决定始终把信仰摆在首位。
2012年3月,我再一次来到利川,陪同中国税务报社的记者采访施老。
在当地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施老时,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连说话和握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用眼神跟人交流——没想到这是我和施老见的最后一面。
2012年一整年,因忙于税收宣传及其他工作,我没有机会再到利川去看望施老。2013年春,组织安排我到新的工作岗位,离开了教育处。施老去世的消息,我过了很久才知道,未能送施老最后一程,成为我人生的一大憾事。
一种正能量产生的共鸣
2011年底至2012年,随着省局学习决定的发出,全省国税系统掀起了“远学雷锋,近学施星灿”活动的高潮。施老的先进事迹,也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和中央媒体的重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杂志先后推出《施星灿:六十年的奉献和坚守》《信仰,63年的坚守》《施星灿,从未动摇理想和信念》等文章,集中宣传了施老的事迹。
2012年4月,施星灿事迹材料被中组部老干部局转发,中组部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对施老的事迹“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副局长解学智、纪检组长冯惠敏、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领导同志也先后作了批示。
为更加直观地展示施老的精神品格和操守,原湖北省国税局和恩施州国税局共同组织了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选择施老的同事、施老资助过的群众、施老的女儿、采访过施老的新闻记者等,分别从不同侧面讲述施老的先进事迹。
报告团先后在总局机关、总局党校、省局机关及市州局举行9场报告会,听众近万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2年5月中旬在国家税务总局举办的那场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坚定信念的楷模,永不褪色的旗帜——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横幅格外醒目。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大家都在静心聆听。
报告会结束后,很多同志自发地与报告团成员握手致意,一位司局长发给李岩的短信这样说:“报告会真的很感人!施老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带给了我们久违的心灵感动,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包括我在内的总局机关许多干部都是流着眼泪听完报告会的。谢谢你们,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大德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