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一张毕业证书中的税收历史

2019年06月24日 版次:07        作者:邵怡凡 徐云翔

在南京税收博物馆的红色税收展区里,有一件非常特别、十分珍贵的藏品。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一张1949年7月南京市立第二女子中学颁发的初中毕业证书。一张70年前的初中毕业证书,居然能与税收历史结缘,这确实很特别;说它珍贵,是因为就在这张保存完好的初中毕业证书里,藏着一段从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的税收往事。

按照证书自上而下、从右向左的排版格式,我们慢慢打开证书,追溯历史:

在证书的最上方,有一张人物肖像照,这就是毛主席。在毛主席照片的右下侧,有几列这样的文字——

“毕业证书:学生何亚男系广东省中山县人,现年十六岁,在本校初中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此证。”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会发现在证书的底板上,压印着广为人知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毛主席照片的左下侧,整整齐齐地贴着四枚宝石蓝票据,正是这四枚票据,让这张毕业证书与税收结缘。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四枚票据是由“飞机、轮船、汽车、火车”所构成的交通联运图印花税票,左右下角分别标明它的单枚面值为50元。同时,票面上还有这样几个黑字:“南京市税务局改作人民券伍圆”。

为什么在当时的初中毕业证书上,会贴着印花税票?票面上的这几个黑字,又有什么内涵?

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征收印花税。早期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有价商事产权票证、有价证券、商业票簿等。此后,印花税征税范围迅速扩大,到民国三年以后,高等小学毕业证书、国民学校毕业证书、侨工出洋护照、留学证书等民事活动证书,均已纳入印花税征税范围内。根据当时的规定,印花税票须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因此这张初中毕业证书上贴着印花税票就不足为奇了。

早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就曾对解放城市的税收接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公用事业和财经机关的原有人员,尽量争取,照常工作。对于税收,除去苛杂部分外,一般的暂时照旧征收。”因此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为了便于政权的顺利交接,稳定社会民生,新政权下的南京市税务工作还是继续沿用旧税制,对初中毕业证书继续征收印花税,而印花税票也直接使用了民国遗存,只是在票面上加盖了“南京市税务局改作人民券伍圆”印章,以示区别。

当视线再向左移,我们能够看到证书的主人——何亚男的照片。这位时年十六岁的女毕业生,有着花季少女优美动人、稚气未脱的面庞,梳着干净整洁的发型,露出优雅淑静的神情,散发着青春的蓬勃朝气,恰似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充满欣欣向荣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这张毕业证书的正本和存根还连在一起,没有裁开,因为证书的主人何亚男没有从学校将它领取,于是便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税收文物——这张毕业证书上有毛主席照片、印花税票、“为人民服务”底纹、南京女子中学等多种独特的“元素”,既承载着旧时代的记忆,又连接着即将正式宣告成立的新中国,默默记录着1949年那段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而四枚整洁的印花税票,如今则已成为研究民国印花税制的珍贵史料。

此外,这张毕业证书还会引发参观者的无限遐思——70年前,证书的主人何亚男为什么没有把证书领走?彼时的她经历了怎样的故事?70年后的今天,已经86岁的何亚男是否还健在?在她的人生历程中,是否会时常回忆起1949年发生在南京的天翻地覆的历史,是否也会想起自己曾有一张毕业证书,遗落在学校忘记取走?

(作者单位:南京税收博物馆、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