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爸的税月

2019年09月11日 版次:03        作者:王玥璋

“那年冬天的一天,雪下得特别大,我们去收税的渣子路上都是厚厚的雪,不能骑自行车了,我们只好租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晚饭之后,当了多年税务干部的老爸,给我这个刚入职的税务“新兵”讲起他年轻时的“税月”。

我父亲1992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个乡镇税务所。一辆自行车,一个提包,一个算盘,一本税票,一支笔,是他们日常工作标配。

听老爸讲,他们的辖区内有好几百家鞭炮烟花作坊,临近年关是这些商户最忙的时候。他们要赶往不同的集市,把制作一年的鞭炮卖掉。为了避免漏征漏管,老爸他们在每一盘鞭炮上盖上验讫章,也就是俗话讲的“盖炮印子”。

“为了征税,我们天没亮就出发了。”父亲说。“坐着机动三轮车行进在黑蒙蒙的路上,两边都是被大雪覆盖的麦田。四周都很寂静,只听见三轮车‘突突突突’的声音。农村的路不平,三轮车一上一下的,你那高个子的李叔像坐花轿一样,一颠一颠地头总是撞到车顶,别提有多惨啦。”说起那段路程,老爸忍不住笑了。

进了村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查验鞭炮的数量、加盖验讫章、收款开税票,有时要到很晚才结束。“有一回忙到后半夜,停在村口的三轮车油箱都上冻了,上面浇热水下面烤柴火给三轮车加温,一车人忙活几个小时也没能发动三轮车,被困在路边动弹不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父亲下意识地搓了搓手。

“我们站在漫天的大雪里,又冷又饿。后来,幸亏遇到了一位赶早集的老乡,把我们领回了家,还请我们喝了点儿热乎乎的面条汤。嘿嘿,好家伙,几个人一会儿工夫就把一大锅面条汤喝得一口都不剩。”虽然临走之前,他们悄悄把钱留给了老乡家,但父亲提到这件事时仍然觉得很不好意思。

那些年,为了几分几毛的税款,父辈辗转奔波,费尽全力,始终秉持着“一分都不能少”的职业操守,从未改变。

岁月变迁,到了今天。“您好,这里是国家税务总局太和县税务局,您有一笔税款应该退还。如果您方便的话请提供银行卡号信息,我们可以帮您直接办理……”在我刚说完那句标准的退款专用语时,电话那头的老大爷说:“退钱?骗子!”然后把电话挂了。

“昨天,有人冒充税务局的人给我打电话,还说要给我退税,都被我怼回去了。”第二天,老大爷来到办税服务厅,一本正经地提醒正在代开发票的纳税人不要上当。我赶紧走过去,把退税的原因和减税降费的政策当面讲给了老大爷。老大爷由衷感叹道:“哎呀,你们为了我这块儿八毛的退税款这么认真。”